第626本:马尔克斯,就是我回归经典的理由
雅琴评文学
2025-02-22 15:04:12
_
有一件肯定的事是:读名家的作品除了缺少矫揉做作,他们一定会给你惊喜。
.
全世界不认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人不多,也许叫不上名字,但人人都知道有一本书叫作《百年孤独》。
.
📔书籍:《我们八月见[搜索高亮]》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我们八月见》是我看过的马尔克斯的第三本书,前两本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良心说,真好。
.
故事的女主角安娜现年46岁了,有一个显赫的大家族——都懂音乐,而且基因良好。丈夫也是音乐家;儿子很有出息(按部就班,无非是富人继续传承富人的圈子);女儿叛逆(全世界富人和穷人家的孩子都有可能叛逆,不同的是富人的孩子叛逆花样更多,同时富人家的孩子会更加迷茫:因为不用自己去找饭吃)——和别人“鬼混”,还要做修女。总之,一中和其他千万个富人家庭没有区别的家庭桥段:最终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不见。
.
每年八月,安娜都要去岛上祭祀母亲:母亲的遗愿就是埋在那座岛上,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母亲,岛上确实风光旖旎,挺好的,作为晚辈,应该成全。——注意了,这里有伏笔!!!
.
某一天,安娜在岛上喝了一杯酒,神清气爽,遇到了一个男人,他们产生了一夜情(似乎我这么写单调了些,不单调,安娜为主的,那个男人主要是配合,全程一气呵成)。天亮时分,男人走了,关键在于:他在“我”的钱包里塞了20元钱。这是故事的第一个高潮!20元钱!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是“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这是对“我”尊严的极大羞辱!
.
要命的是,我因为复杂的情绪,开始失眠:愧对丈夫(夫妻生活一直和谐,还有些情调呢),还有那种人格羞辱!
.
又一年,“我”遇到了第二个,这个男人是“我”儿子的教父,他很露骨,一直追“我”,甚至在“我”结婚后依然攻势不减当年。就要成了,遗憾的是,“我”很矛盾,那种渴望与退缩并存,还夹杂着“和作为孩子的教父上床”的对对方的语言刺激(实际上,对方出于某种心里当场痛哭)。——有一个高潮。
.
再一年,岛上国际盛事,酒店缺乏,因为偶然,和别人共住一个酒店(对方很主动)。。。最高潮来了,她前往母亲墓地,发现了鲜花,守墓人一致认为是他们家亲戚,不是的。她也终于知道母亲执意要埋在这个岛上的理由了:她就是母亲,母亲就是她,只不过,主体不同,仅此而已!
.
金句:“当女人说完她想说的最后一句话,其它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失望R][失望R][失望R]
阿雷私人书单
0
阅读:0
steven-l
626本了,好厉害
夜凌
还有这一本吗!完全没印象呢
厌撕怪人??
名家写的作品,不同时期能读出不同的感觉,这大概才是经典永不过时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