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小兵,泽连斯基还是答应签了。受骗的感觉,乌克兰士兵纷纷撕下军装上的美国国旗贴标。谁家的丈夫,谁家的儿子,无数人的生命,变成冷冰冰的数字。
美国战争研究所报告显示乌军2023年春季反攻期间仅推进17公里,远低于预期目标,消耗了西方提供的60%装甲装备。北约情报部门统计乌军每日伤亡达800人,前线部队平均服役时间超过22个月。
北约国家军事援助出现明显缺口,德国基尔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对乌军援同比下降87%。美国国会搁置的600亿美元援助法案导致乌军炮兵日均炮弹消耗量从7000发骤降至2000发,仅为俄军五分之一。乌克兰国防部内部报告承认防空导弹库存仅够维持三个月。
基辅街头反战涂鸦数量较2022年增长340%,征兵办公室遭袭事件每月超15起。乌克兰社会学团体调查显示18-35岁群体支持继续作战的比例从82%下降至43%。哈尔科夫地区出现士兵家属集体阻断军用列车事件,涉及7个步兵旅的补充兵员。
俄罗斯在顿涅茨克方向建立纵深60公里的防御工事,部署超过50万枚反坦克地雷。卫星图像显示俄军前线弹药库数量增加两倍,北朝鲜提供的122mm火箭弹足以维持九个月高强度消耗战。莫斯科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6.7%,军工复合体三班制生产确保每月交付1500辆装甲车辆。
战争本质是大国地缘博弈的延伸,乌克兰成为多方利益的角力场。平民伤亡数字突破5万大关的背后,暴露出国际社会集体安全机制的失效。停火协议难以达成根本原因在于交战双方对领土主张存在超2000平方公里的争议区,且涉及黑海航运权等复杂地缘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