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陕西一父亲为了报恩,把19岁女儿嫁到荒漠深处,女儿跑了多次不成,哭闹7天,终于认命,不料,30年后她的名字响彻世界 1985年的一个冬日,陕西靖边县19岁的殷玉珍被父亲用一头毛驴驮着,走进了毛乌素沙漠的深处。 她的嫁妆仅是一个木柜、几件粗布衣裳和一只脸盆。面对眼前黄沙漫天的“新房”——一座不足4平米的沙地窖,她嚎啕大哭七天七夜,甚至多次试图逃离,却因迷失方向而绝望折返。 谁曾想,30年后,这位被命运“流放”荒漠的少女,竟用双手将7万亩沙漠变为绿洲,成为享誉世界的“治沙女王”。 殷玉珍的父亲殷风军是一名放羊人,常年穿梭于毛乌素沙漠边缘。1969年,他在沙漠中遭遇沙尘暴迷路,幸得白万祥父子搭救。 为报救命之恩,殷父在一次酒后冲动许下婚约,将女儿许配给白家儿子白万祥。尽管酒醒后追悔莫及,但传统观念和信义之诺让他无法反悔。 1985年,殷玉珍被迫出嫁。她骑着一头瘦驴,随父亲踏入沙漠。婆家所谓的“新房”竟是一个半埋于沙丘的地窖,需弯腰才能进入。 夜晚狂风呼啸,沙粒灌入地窖,连呼吸都成煎熬。殷玉珍崩溃质问父亲:“这哪是人住的地方?”却只能看着父亲含泪离去。 新婚后的殷玉珍整日以泪洗面,多次试图逃离。一次,她趁夜出走,却在沙漠中迷路,险些被沙暴吞噬。丈夫白万祥默默跟随,最终将她带回。 四个月后,父亲探望时,殷玉珍已瘦骨嶙峋,双手布满烫伤,她哭喊:“我这辈子都被你毁了!”父亲的愧疚与肝病加剧,不久便离世。殷玉珍在沙漠中跪地痛哭,最终选择认命,与丈夫共度余生。 一次偶然,殷玉珍发现白家祖辈种下的一棵旱柳竟在沙地存活。这抹绿色让她燃起希望:“既然一棵树能活,就能种出一片林!”1986年,她卖掉家中唯一的三腿瘸羊,换来600棵树苗,开启了与沙漠的生死较量。 首年种下的600棵树苗,仅10棵存活。风沙肆虐时,夫妻俩跪地刨沙抢救树根,指甲缝渗血也浑然不觉。为筹集资金,白万祥外出打工换树苗,殷玉珍则挖井引水,甚至用锅碗背水浇灌。 一次4000米水渠刚挖成,便被风沙掩埋,她瘫坐沙中大哭,却仍咬牙重启工程。 1990年,殷玉珍怀孕后仍坚持种树,因过度劳累导致早产。第二个孩子更在沙地分娩时夭折,她抱着冰冷的婴儿在沙漠中恸哭,却未停下脚步。她说:“宁肯累死,也不让沙欺负死!” 至2000年,夫妻俩已种下30万棵树,建成4万亩防护林。他们独创“沙蒿固沙+灌木种植”模式,逐步将流动沙丘变为稳定绿洲。 2003年,殷玉珍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支援:新疆小伙送来哈密瓜种子,北京专家提供树苗,大学生志愿者加入种树队伍。 她成立“玉珍沙漠绿洲生态园”,带动周边数百户村民参与治沙,形成“以树养人、以人护树”的良性循环。 至2020年,殷玉珍治理的7万亩沙漠已变为绿洲,年收入超百万。 她引进沙地玫瑰、高产谷子等经济作物,开发玫瑰茶、沙漠蜂蜜等产品,并打造生态旅游区。曾经的“地窖新娘”,如今住进窗明几净的砖房,院内南瓜垂挂,羊群遍野。 殷玉珍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环境奖”“时代楷模”等80余项荣誉,并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治沙会议。2020年,她荣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被外媒誉为“沙漠中的希望之光”。 殷玉珍用30年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起点,而在于对抗命运的勇气。她说:“我这辈子早和沙漠没完没了,但看到绿色,我就觉得值!”
1985年,陕西一父亲为了报恩,把19岁女儿嫁到荒漠深处,女儿跑了多次不成,哭闹
刺挠的历史人
2025-02-21 18:35: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