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轨迹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开拓了量子力学,他们发现光子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1913年,波尔开创了现代量子力学,波尔建立了原子电子模型。但他非常排斥爱因斯坦的指导。 1915年,广义相对论后他开始思考如何统一电磁场和引力场,最好还能统一量子力学,这就是他后来毕生思考的统一场理论。但是随着科学发现更多粒子和现象,统一场理论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1924年,德布罗意创造性将电子等粒子也看成一种波,而不同电子轨道就和波长相关;物理学家Bose和爱因斯坦合作Bose-Einstein统计学;Max Born提出其表示特定粒子在特定位置的概率;海森伯格提出了不可测原理。 1924年,哈伯观察到星系红移现象,说明宇宙正在膨胀,进一步显示了相对论正确性。 1935年,爱因斯坦发表著名的EPR论文,也是其对量子力学发起最大的攻击。波尔用了六周才准备好回击材料。薛定谔也是先拥抱量子力学,然后加入了爱因斯坦的阵营。 1960年代以来,随着物理学家霍金等人努力,真的在宇宙中发现了黑洞。
杨振宁为何强烈反对建粒子对撞机? 就这么说吧,杨振宁反对建粒子对撞机,不是因
【1评论】【4点赞】
ab3721a
光子有引斥力的。作用(付出)与反作用(回报),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
戴生
光的本质属性就是电磁波!没有粒子性!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根据本人用光波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推导出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会对逸出电子方向产生影响,逸出电子的方向与入射光波包的切线方向相同,而实验证明推论完全正确!光的电磁感应原理导论1:光的波包的磁通变化率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所以光的波泡对电子的感应能力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光子论的假设是无法解释逸出电子方向与入射光方向无关的实验事实,而且逸出电子方向可以与入射光方向相反,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假设是光子撞击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按此推论逸出电子方向应该与入射光同向,而实验事实却是与入射光方向无关反而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有关。所有实验证明用光波包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才是正确的光子论是错误的,波粒两象性更是谎谬!所谓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我认为是电子撞击双缝产生的衍生物,我们可以用不同材质的金属材料来做双缝中间隔栅两侧也用不同的金属看还能不能产生双缝干涉现象就知道。最简单的原因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不怕观察的,为什么电子双缝干涉怕观察?那是因为光的双缝干涉是真正的双缝干涉电子双缝干涉是假的双缝干涉。
戴生
光子论和相对论都是谬论!目前对粒子的加速手段都是靠电场或者磁场还有万有引力,而电磁场及引力的速度就等于光速,所以目前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加速到光速,因为接近光速时电磁场对其作用力就按指数级变小了!这类似于异步电功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旋转磁场永远都不能把转子加速到同步速度,因为当转子转速越接近旋转磁场速度时,旋转磁场对转子的作用力就越小。电磁场对粒子的加速也是同样道理。并非是其质量增加了,而是电磁场对其的作用力变小了!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时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时磁场对其的约束力变小也是这个道理,并非是其质量增加了,而是带电粒子在高速运动时同时会产生磁场,当磁场到达一定的强度就会出现磁饱和现象,这时回旋加速器对带电粒子的约束力就会迅速变小,从而无法继续对粒子进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