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八路军正在坟头烧文件,遇到了前来扫荡的日军。日军刚要上前盘查,就被翻译官一把拦下,他笑着解释道:“不用查,他在祭拜祖先烧纸呢!” 1942年,约百名新四军战士被四五百名日军包围。 敌众我寡,且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 文国才和营长带领队伍奋力突围,最终双方都负伤。 文国才肩部中弹,营长腿部中弹。 当地百姓不顾自身安危,将两人送到一个被称作“鬼门关”的山洞藏匿。 尽管当时山洞里几乎没有食物,百姓们还是设法将一些红薯送到两人手中。 恢复过程艰难,文国才依靠百姓送来的土方药物,经过一周的时间伤势有所缓解。 营长则待在山洞中恢复了一个月。 经过恢复后,1942年,战斗再次将他推向了前线。 在数天的苦战后,新四军成功歼灭了400多名日伪军。 文国才因肩伤未能继续冲锋陷阵,他转向了敌后工作。 文国才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侦查员。 在敌后,侦查员需要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秘密采购医疗和武器资源。 在敌人逐渐封锁物资运输路径时,侦查员使用暗号和商铺进行秘密接头。 随着战斗的深入,文国才也开始宣传党的理念。 他假装经营一家饭馆。 饭馆成为了信息流通的枢纽。 在日常接待日伪军的过程中,文国才总是面带微笑,言语温和。 1944年,文国才接到上级指令,要协助部队围捕一支日伪军。 这一任务极其危险. 然而,他仍旧以一副不经意的笑脸接待日伪军,在饭馆内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行动。 就在任务即将完成时,一名日伪军警卫员察觉到了异样,文国才险些被发现。 幸运的是,侦查员队长及时解决了这一危机。 一次负责接收重要军需物资的任务中,文国才在商铺与接头人会面时,被突如其来的日军围捕。 文国才立即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用颤抖的声音请求日军放过自己,称自己是无辜的商贩。 最终他还是被捕,被带走审讯。 尽管被捕后面临严酷的酷刑和审问,文国才依旧没有背叛战友。 牢房阴暗潮湿,四周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空气。 尽管如此,文国才早已学会了如何保持冷静。 当日军士兵带着凶狠的目光巡视到他的面前,他紧张地低下头,身体微微颤抖,口中不停地重复着自己是个商贩,正在路上买货。 然而,他们依靠翻译官来了解文国才的言辞。 文国才注意到,这位翻译官对日军的态度极尽谄媚。 突然,翻译官在走到他耳边时,悄声耳语了三个字:“别暴露。” 文国才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激动或感激,只是继续低头祈求着日军的放过。 几分钟后,翻译官在日军面前再次低声交流,日军的表情逐渐从严肃变得放松。 文国才猜测,这名翻译官应该已经为他做了辩解。 最终,尽管他并未被放走,但至少他免去了严酷的审讯和拷打。 接下来的日子里,文国才心头依然无法忘记那位翻译官的身影。 他知道,这位翻译官无疑是一位无名英雄,但他却一直活在暗影中,未曾获得应有的认可。 经过半个月的囚禁,文国才开始悄悄谋划如何逃脱。 在这个时候,他的牢房中又迎来了一个因卖盐而被捕的普通百姓。 两人暗中商量,共同策划了逃脱的计划。 他们终于在某个夜晚,趁着换岗的空隙,挖出了一个逃生洞口。 幸运的是,日军并没有追捕他们,而是选择了放任。 逃脱后,文国才将自己被捕及暴露接头地点的经过汇报给了上级。 然而,他始终没有提起那位翻译官的事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文国才决定寻找这位英雄。 然而,尽管他在战后努力打听翻译官的下落,但甚至连翻译官是否还活着都无法确认。 这样的还有很多。 当1945年战争的形势逐渐逆转,有些翻译甚至为自保开始暗中帮助抗日武装。 1945年,抗日干部翟立普正发动群众抵抗日军。 然而,他在返回故城县的途中遭遇了一支日军扫荡队伍。 翟立普立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文件如果被日军查获,可能暴露我军在当地的抗日力量。 于是,他毫不犹豫在一座坟头前蹲下,迅速将文件一一烧毁。 随后,他假装伤心。 然而,日军很快包围了翟立普,带头的日军军官指示翻译前去询问翟立普的行为。 那名翻译趾高气扬地走向翟立普。 翻译并未如预期般刁难他,而是草草地进行了几个简单的询问后,便发现坟头上的灰烬,还假装做了几番调查。 他为翟立普洗清了嫌疑。 听到此话,翟立普迅速将自己的良民证和路条一并交给日军检查,日军未能发现异常,最终撤退。 参考文献:[1]司佳.从“通事”到“翻译官”——论近代中外语言接触史上的主、被动角色的转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44-50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