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人对1962年那场战争不能忘怀,对我们有影响吗 在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以后,在军政高层与媒体鼓噪下,印度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其中印度国防部长一句现在已不是1962年的话,突显了印度政府对1962年失败的仇恨与潜在的报复之心,为什么印度放不下这段历史。我们打胜了并没有要求割地赔款,也没有乘胜进攻印度腹地,还出动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南20公里,做到了中外战争史上都做不到的仁至义尽。 我们没有让印度签订一个贡比涅一样停战协定可能是一个失误 只有了解1962年战争前后印度的心态,才会明白那一次边境冲突为什么对印度的伤害那么深。1947年印度独立后,靠英国留下的家底,横扫500个土邦,经济军事实力十分强大,加上掌权的又是英国培养的国大党精英,所以在面对落后的亚洲兄弟国家时,常常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当时印度和中国关系还是不错的,1950年4月1日就承认了新中国,中央政府派人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时,许多时候都是经过印度的,但是印度骨子里还是帝国主义思想严重,幻想西藏能作为印度与中国内地的缓冲地区,甚至有瓜分西藏的想法,当我们迅速和平解放西藏,并在1959年平定叛乱后,印度开始大肆侵占我国领土,意图把其作为一种交易的报酬,这说明了印度长久以来没有国家政体而造成政治智慧的缺乏,及对中国在清朝时期就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的历史无知,错误把中国加强西藏建设这一普通家庭修复旧房间的行为,当做是一种扩张。 我们几千年来大部分时间是统一的 印度99%时间都是一个个小邦国 当时印度政府与媒体把边界冲突这样国之大事,当作一场直播秀,媒体要炒作其中的新闻价值,政客要攫取支持率,身在亚洲却对东方文明的先礼后兵文化无感,把中国的克制当作软弱。国防部长吹牛一个印度士兵可以打败六个中国士兵;尼赫鲁竟然告诉军队只要前进,中国人就会逃跑。当时印度军队准备不足,对中国军队特点完全不了解、后勤不力、前线不熟、压根没有为打仗做好任何准备。面对中国军队的包抄没有准备而全军覆没,后方谣言四起,甚至编造了中国军队空降新德里的消息,事后印度人检讨后有了一些奇怪的想法 第一:背叛;印度认为自己对建国后中国不错,给点领土是应该的,中国敢于反击是对自己的背叛,它却不认为自己对好邻居的侵略也是一种背叛。 第二:认为自己被偷袭,准备不足。当时印度军队完全不像打仗的,侦查、后勤完全不到位,对中国东方式的警告当成西方式的软弱,遇见久经战争的中国军队,练瑜伽的肯定打不过读兵法的,事后检讨一切责任推倒我们的身上。 第三:中国军队没有深入与打大的歼灭战,使印度认为自己并没有失败,只是没有得到继续作战的机会。当时中国虽然歼灭了印军几个旅,但是只有一万多人,战斗主要在藏南与拉达克边境展开,得胜后并没有深入旁遮普平原与阿萨姆平原,也没有对印度打一场集团式类似淮海战役的歼灭战,所以事后印度方面认为自己还可以打,但是中国人撤退了;印度军队其实没有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 淮海战役模型再现 第四:印度一些人为了找回面子的马后炮借口。最典型代表来自于没有参战的印度空军,认为1962年如果空军参战,就不会失败了。这是典型的吹牛,当时印度空军不参战原因在于害怕中国报复,毕竟新德里距离边境那么近,只要中国扔一个炸弹,尼赫鲁政府就会威信扫地。事后得知中国在青藏高原并没有空军力量,完全是被自己影子吓到,可是即使印度空军参战也于事无补,2017年印度空军在克什米尔扔个激光制导炸弹都能差几百米,62年也只能吓唬人。 印度空军是美俄欧产品 第五:战争戳破了印度自大的气球,让其国际形象被打回原形。当时的印度自以为是除了美苏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强国,不结盟运动领袖,曾经打败巴基斯坦,抢占果阿而北约不敢吭声,被中国打败后国际影响力大跌,在南亚地区只能靠武力与周边国家打交道。 印度人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毕竟“意淫”也不违法。但是印度人骨子里对1962年战争的不服气。使得他们不停的买武器,不停的扩张边境军队与设施,不停的想挑衅我们,特别是我们国家面临困难时,洞朗与阿克赛钦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不停的想打一仗证明自己。我们甲午战争也失败了,但我们并没有想着天天去和日本人打仗,1987年印度在最后一分钟取消了同中国开战的命令,1987年到现在也是经常事态紧张,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为什么印度人对1962年那场战争不能忘怀,对我们有影响吗 在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以
我就是个混蛋呀
2025-02-20 20:50: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