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广东# #广州身边事# 【从蓝图描绘到加速腾飞 #广州低空经济如何“扶摇直上”?#】2月20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开幕。其中,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毫无悬念地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之一。当下,低空经济正以锐不可当之势,为广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而广州,这座始终走在创新前沿的城市,已然在低空经济领域彰显出强大竞争力。
目前,广州拥有超过400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核心企业65家,涵盖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的茁壮成长,不仅推动广州低空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还促使其在科研创新、生产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和无人机制造等关键领域,广州的成绩尤为突出。亿航智能研发的EH216-S飞行汽车,成功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成功首飞,并一举斩获大量订单;极飞科技在农业无人机市场表现卓越,占有率超过40%,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陈腾飞于2024年两会期间领衔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出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持措施的建议》。今年,他将第三次提交有关低空经济发展的建议,聚焦加快适航审定和飞行试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在产品研发、场景应用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能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下一步重在执行层面,广州要把新制定的低空经济法规与相关配套文件实施到位。”陈腾飞说。
在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自身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它们输出了一批批掌握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满足了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同时,广州汽车产业多年来积累的原材料、元器件、智能驾驶、通信等科创平台资源,也为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汽车产业与低空经济在技术和资源上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广州市人大代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所长王洁认为,广州产业优势明显,有优越的研发制造基础,在细分领域占据先机,建议尽快实现低空经济产业化,促进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同时,加强低空领域人才培养,打造低空飞行器飞行员实训基地,为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完善,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实施重点产业的规划。”王洁说。
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广州正积极推进“1+5+100”低空起降基础设施体系的优化完善,目前已建成及可即时使用的起降场达38个,为各类低空飞行器的起降提供了便利条件。
应用场景的广泛拓展是广州低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广州已梳理出99个首批典型应用场景,其中30个已明确运营主体、获批空域/航线。例如,在物流配送领域,低空无人机有望凭借其高效、灵活的特点,实现更快速、准确的货物配送,解决“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难题;在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方面,无人机可用于城市巡检、环境监测、交通疏导等工作;在应急救援领域,低空飞行器能够快速抵达现场,为救援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广州市人大代表、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专家张云慨认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涉及空域管理、通信网络、交通枢纽等多元领域,需由政府牵头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他建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统筹,组织企业、科研院所编制“广州市低空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明确建设优先级和分阶段目标;同时,针对空域动态分配、数据共享等“卡脖子”问题,设立专项技术攻关小组,集中力量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