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而晚年时,他却数次申请,想恢复国籍。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随着形势的好转,志愿军开始分批撤离朝鲜,陆续回国。王兴复也接到了回国的命令。他茫然若失,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留在朝鲜,而且愿意放弃中国国籍。 王兴复的这个决定震惊了所有人。在当时看来,这简直是匪夷所思。有人说他不爱国,有人说他被美色迷惑。但王兴复心意已决。他对吴玉实说,我愿意留下来,和你在一起。吴玉实含泪点头,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就这样,王兴复舍弃了回家的机会,选择了留在朝鲜。他和吴玉实的爱情故事,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这个19岁的青年,怀揣着对爱情的憧憬和勇气,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人生道路。 王兴复的决定虽然不被身边人理解,但他对爱情的忠诚却是坚定不移的。他放弃了回国的机会,毅然决然地留在了朝鲜。这一留,就是几十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王兴复和吴玉实始终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1962年,在历经了重重阻碍后,王兴复和吴玉实终于结为夫妻。他们在平壤安家,开始了新的生活。王兴复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一所小学谋得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吴玉实则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日子虽然清贫,但夫妻俩的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几年后,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的降生。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王兴复感慨万千。他虽然身在异国,但这里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育孩子谈何容易。从奶粉到衣服,从医疗到教育,样样都需要钱。王兴复和吴玉实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家庭不断壮大。先后又有六个孩子出生,五男两女,像花一样围绕在他们身边。王兴复常常感叹,这七个孩子,就是他和吴玉实爱情的结晶啊。为了这个家,他愿意付出一切。那时候的王兴复,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王兴复和吴玉实经常为了柴米油盐的事操心。孩子们一个个长大,需要吃穿用度的地方越来越多。王兴复的工资虽然还算稳定,但也入不敷出。为了贴补家用,吴玉实不得不出门打零工,帮人洗衣缝补。 尽管生活如此艰辛,但王兴复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常常对吴玉实说,只要有你和孩子们在身边,再苦再累也值得。吴玉实也总是报以温暖的微笑,轻抚他的手说,有你在,我们就是最幸福的人。两个人相视而笑,仿佛所有的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然而,在幸福的背后,一种思乡之情却在王兴复心中日渐滋长。他虽然在朝鲜生活了多年,但骨子里仍然是个地道的中国人。每逢佳节,他都会想起故乡的亲人。他惦记着年迈的父母,不知他们是否安好。他牵挂着儿时的伙伴,不知他们现在过得怎样。 王兴复开始频繁地往返于中朝两国之间。他想方设法地与家乡保持联系,打听父母和亲友的消息。每次回到朝鲜,他都会给吴玉实带去家乡的特产,给孩子们讲述家乡的故事。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王兴复就像是一个使者,连接着他在中国和朝鲜的两个家。 但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朝两国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王兴复往返两国的行程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有时候,他会在边境被扣留数天,经历反复盘查。即便如此,王兴复也没有放弃。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两个家庭的责任,不能轻言放弃。 时间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幕已经拉开。王兴复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下定决心,要带着全家人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种种原因,王兴复在朝鲜所生的几个孩子,按照当时的规定要随母亲入朝鲜籍。 为了让孩子们回到祖国怀抱,王兴复和吴玉实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斗争。他们不知道跑了多少个部门,写了多少份申请。每次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他们就更加坚定了回国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1981年,他们终于获得了批准。当王兴复拿到批文的那一刻,激动得热泪盈眶。 告别了生活了20多年的朝鲜,王兴复带着妻子和七个孩子,踏上了归国的列车。当列车缓缓驶入中国境内,王兴复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终于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终于可以带着家人开始新的生活。回到家乡海城,亲朋好友早已久候多时。看到王兴复一家,大家都热泪盈眶。这一天,王兴复等待了太久太久。 尽管阔别家乡多年,但乡亲们对王兴复的事迹都还记忆犹新。大家都说,这个年轻人当年为了爱情,可是连国籍都放弃了。如今能带着一大家子回来,真是不容易啊。地方政府也给予了王兴复一家很多照顾。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在海城安顿了下来。
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2-19 23:35:4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