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的一天,几位村民围坐看报,谈论着新闻。当"慰安妇"三个字传入90

看图说史 2025-02-19 22:21:29

2007年4月的一天,几位村民围坐看报,谈论着新闻。

当"慰安妇"三个字传入90岁的周粉英耳中时,她全身一震,双手紧握摇椅扶手,身子挺直如刀。

"儿子,他们在谈什么?"她大声呼唤,苍老的声音中带着难掩的颤抖。

儿子赶忙跑来,读起了报纸上关于南京慰安妇雷桂英去世的消息。

周粉英听着,双拳不自觉地攥紧,全身战栗。待平复下来,她用那双已经无法睁开的眼睛,凝视着坐在床前的儿子,颤抖着说出了藏在心底近70年的秘密:"儿子,妈妈也是个慰安妇啊。"

那一刻,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几乎将她淹没。

1938年3月23日,那天清晨,村里突然传来惊慌的呼喊:"快跑啊,日寇抓人啦!"

混乱中,周粉英拉着小姑子仓皇逃窜,最终躲在邻居家的一座磨盘下。

日寇挨家搜查,发现了小姑子掉落的布鞋。当他们掀开磨盘时,姑嫂二人颤抖着紧紧相拥。

她们的哭喊求饶换来的是毫不留情的殴打,随后被如赶牲口般押往慰安所。

那时周粉英21岁,小姑子仅17岁。

慰安所里十几间房,每间摆放着几张床。

因为容貌出众,周粉英被编为"1号"。这个数字成为她一生难以抹去的耻辱烙印。

她每天被迫接待四五个甚至十几个日寇,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毒打。

日复一日,周粉英只能在无尽的黑暗中哭泣,她的心灵渐渐受到摧残,最终患上了眼疾。

半年后,命运稍稍垂怜。

一位当地官员看中周粉英的美貌,出资将她赎回并想纳她为妾。

但周粉英宁死不从,只想回到家乡,与丈夫倪金成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

可没想到,1941年,倪金成满怀保家卫国之志参军抗日,不久后便传来牺牲的噩耗。

为了生计,周粉英后来改嫁,生下一子。

然而,第二任丈夫也早早离世,留下她独自抚养孩子。

岁月流逝,她的眼疾日渐加重,最终完全失明。

2007年5月,周粉英开始寻求公开身份、索取赔偿。她想要一个迟来的公道,想要日本政府的道歉。

2008年6月,她终于委托律师对日本提起诉讼,却在一个月后悄然离世,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完了她坎坷的一生。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慰安妇的缩影:她们的青春被摧残,尊严被践踏,却始终倔强地活着。

她们用生命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永远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让那些黑暗的记忆化作前进的力量。

0 阅读:61
看图说史

看图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