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应该感谢的是小乌,而不是大俄。因为东大的军工腾飞,正是得益于以前小乌的技术支持和合作,可这个事实往往被忽视。 谈及东大军工崛起,常言“师从俄国”,这固然是早期事实,却非全貌。若论技术跨越,乌克兰的角色,比俄罗斯更具意义。 最初,俄罗斯的帮助是雪中送炭,但随着东大军工体系的成长,需求也发生转变,不再满足于“有没有”,而是追求“好不好”、“优不优”。 恰恰是乌克兰,承接了苏联庞大的军工遗产,手握大量东大急需的关键技术。 乌克兰的价值,首先在于其军工体系的完整性。苏联解体,乌克兰继承的是一个门类齐全的军工复合体,海陆空天,战略武器,几乎无所不包。“瓦良格”号航母的引进,不仅仅是一艘舰体,更附带了大量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为东大航母工程提供了最初的蓝本。 而且,乌克兰的技术优势,集中在东大军工发展的领域。航空发动机,长期以来是东大军工的“心病”。 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作为世界顶级的发动机制造商,向东大输送了包括用于大型运输机的“D-18T 大涵道比”发动机,以及用于高级教练机的“AI-222 系列”发动机,直接助力东大突破了航空发动机瓶颈。 中乌合作,更体现出一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不仅仅是购买成品或图纸,更重要的是技术共享和人才交流,让乌克兰专家直接参与研制工作,这种“智力引进”,比单纯的技术引进更具价值。 乌克兰的合作,拓展了东大军工的视野。苏联军工体系,在设计理念、技术路线、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与我们的传统技术存在差异。通过与乌克兰的深入合作,东大军工得以接触和借鉴另一种体系的优点。 自力更生是东大军工发展的基石,但乌克兰的贡献,不应被轻描淡写地视为“锦上添花”,更不应该被俄罗斯抢去“功劳”!
从美英德法的视角看东大,你就知道他们慌什么了!东大的国防开支,从1985年开始
【45评论】【55点赞】
黎明之前
乌鸡粉总能挖到粪坑
lltz
互惠互利,没什么好感谢的,讹我们45亿还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