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刘家良告诉李连杰,“杰仔,明天凌晨三点拍日出,别迟到!”第二天,李连杰按时来到片场,可等了7、8个小时,刘家良才姗姗来迟。
只见他脚上踩着一双人字拖,嘴里叼着一根牙签,看样子刚享受过一餐美味,一副慵懒的样子。
李连杰强忍着怒气,上前质问说:“刘导,说好的凌晨3点开机,我3点就过来了,可你怎么10点才来?”
刘家良眼皮子都没抬,轻蔑地说:“我睡过头了,忘记了。”
撂下这句赖皮话,刘家良转身就走了,压根就没把李连杰放在眼里。
李连杰此刻才明白,他哪是睡过头了,分明就是存心戏耍、玩弄自己。
1980年,《少林寺》投资200万开拍,张鑫炎导演大胆启用新人阵容,遍寻7个省的武术精英,最终敲定17岁的李连杰出演男一号。
《少林寺》上映后万人空巷,在香港创下1616万的超高票房记录,李连杰一炮而红。
投资方趁热打铁,马上推出《少林小子》,沿用原班人马,该片在香港取得了2200万的票房,位列年度第三。
两部“少林”题材的电影持续成功,在片中饰演男一号的李连杰武艺精湛,拳脚刀棒样样精通,很快引起了邵氏的注意。
1984年,邵氏投资重金,开拍电影《南北少林》,演员阵容大部分沿用了《少林寺》《少林小子》的人马,但是制作班底,却改用“刘家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洪家班”“成家班”还没成型时,以刘家良为核心的“刘家班”是首屈一指的武行班底,一度垄断了香港影坛的武行市场。
刘家良是黄飞鸿的嫡系传人,向来自视甚高,他是洪拳大师,南派功夫的集大成者,武术风格讲究硬桥硬马、朴实无华。
李连杰非常尊敬这位大师,觉得能和他合作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位“一代宗师”竟然对“北派”李连杰充满了偏见。
在《南北少林》的片场,刘家良经常借机刁难内陆演员。
有一次收工后,刘家良扬言第二天要拍日出镜头,让李连杰回去通知内陆演员,第二天凌晨三点准时到达片场,千万别迟到。
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李连杰就把大家伙叫醒了,众人顶着刺骨的严寒,提前达到了片场,谁知这一等就是一宿,7、8个小时后,上午十点多,刘家良才带着大队人马姗姗来迟。
李连杰上前质问他为何迟到这么久,刘家良以一句“睡过头”打发了他,李连杰以大局为重,强行压下了怒火,等待开机。
谁知过了一会儿,刘家良就宣布收工了,理由是错过了最佳日出镜头,今天不拍了。
李连杰怒不可遏,我们又冷又饿得在这等了一宿,竟然白等了?耍我呢!
他几乎就要发飙,几位内陆演员拦住他说,“杰哥,算了,大局为重!”李连杰生生压下了心头的怒火。
不料,几天后的一件事,却让他倍感屈辱,从此彻底与刘家良决裂。
当时,剧组区别对待两地的班底,吃、住方面的待遇相差很大,片酬更是天壤之别。
李连杰等人,当时年轻能吃苦,也比较单纯,吃和住差点,他们都能接受。而对于片酬,他们也是一知半解。
有一天拍摄时,一位扮演“死尸”的香港群演,拿到了50元片酬,手舞足蹈地在那炫耀,李连杰非常吃惊,便偷摸找到了一位香港演员,打听他们的工资待遇。
不打听还好,一打听就吓了一跳,香港比较出名的演员一部戏的片酬几十万不等,群演一天也有几十块。而身为男一号的李连杰,竟然是领固定工资的,一个月只有几百块。
这种落差,着实难以令人接受,那些演“死尸”的群演,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儿,一天下来就有50块。
而李连杰,又打又跳,动作戏都是亲身上阵,每天累死累活的,一个月只有几百块。这种待遇方面的差距,令李连杰倍感屈辱,甚至一度都不想当演员了,最后他还是顾全大局,坚持到了杀青那天。
客观地说,《南北少林》属于合拍片,两地的演员们在片酬方面有差异,不是刘家良造成的,但阴差阳错下,这把怒火就撒到了他身上。
《南北少林》后,李连杰再没与刘家良合作过,而他本人也告别了“死工资”,只身闯荡香港影坛,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而他的片酬也水涨船高,甚至一度创下了华人影星的记录,也算是非常励志了。
三碗
香港老一辈的傲慢和轻视的回旋镖已经打回来了,可惜打到的很多都不是当时那批人
用户11xxx93
看电视的时候大陆有灾难都是香港人第一个响应捐款捐物,不要拉对立。
莫名而言 回复 02-20 19:25
有好也有坏,有很多那时候看不起内地,觉得自己十分有优越感
葱姜拿铁
武术讲门派,南人腿短,所以讲究手上功夫,北派大开大合,拍起电影开,肯定更好看,所以老派的香港武指肯定不适应加不平衡,正常。
五福临门
香港人,哼哼
用户67xxx29
刘绿帽一副猥琐样,拍出来的打斗效果和李的帅气根本不能比,能不自卑打压他才怪
阴阳眼
你一个月挣几百块玩什么命[静静吃瓜]
青萝拂袖
这种态度,难怪刘家良在圈子里口碑那么差,玩弄人心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