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一地下党员投靠了日军,见到鬼子队长后,突然“砰砰”两枪,可没想到,听到枪声的日军卫兵没有任何反应,原来,都是因为鬼子队长种下的“因”。 1913年,吴凤翔出生在河南郏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为了帮补家用,年幼的吴凤翔经常上山采药和打猎。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山中捡到了一支枪和一些子弹,从那时起,每一次上山他都会偷偷练习枪法,终于练就了出神入化的双枪射击技术。 随着年龄增长,吴凤翔开始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吴祖贻和牛子龙。 1939年,吴凤翔在护送进步青年前往延安的途中不幸被捕。被关押期间,他带领其他狱友发动暴动,成功越狱,并在小磨山地区组织起了抗日游击队。 就在这时,一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吴凤翔身上。自1939年日军少将吉川贞佐进驻开封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内就抓捕了400多名中国共产党成员。 这个残暴的日军少将甚至一次性屠杀了120多名抗日人士,其凶残程度令人发指。为了保护更多革命同志的生命安全,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除掉这个日本军方的重要人物。 牛子龙作为地下党的负责人,经过缜密思考后,将这个危险的任务交给了昔日的学生吴凤翔。 为了接近这个戒备森严的目标,吴凤翔开始实施一个大胆的计划。通过调查得知,开封日伪特务队长权沈斋是吉川贞佐的心腹,而这个汉奸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贪财。 1940年初,吴凤翔开始接近权沈斋,他携带大量金钱和礼物,以一个"想要投靠皇军"的游击队长身份出现。为了让自己的身份更具可信度,他还精心伪造了一份游击队的详细名单。 经过多次试探和考验,权沈斋终于对吴凤翔放下戒心。 在权沈斋的引荐下,吴凤翔终于见到了吉川贞佐。在会面期间,他表现出一副谦卑顺从的态度,同时也在暗中记下了会馆的地形布局。 吉川贞佐命令吴凤翔必须带领游击队成员到城外接受检验,这正中吴凤翔下怀。更让他欣喜的是,吉川贞佐还发给了他两张特别通行证,允许他带着副手一同进出会馆。 在拿到特别通行证后,吴凤翔立即联系了地下党派来协助的王宝义等同志。经过多次商议,他们制定了周密的刺杀计划。 刺杀任务的人员分工非常明确:吴凤翔和王宝义负责直接行动,三名同志在街道上负责警戒,另外一名同志则负责安排五辆东洋车准备接应。此外,牛子龙还带领十多名同志在中牟县待命,随时准备接应撤退。 为确保万无一失,吴凤翔利用多次进出会馆的机会,仔细记下了每一处岗哨的位置和换班时间。他还特意观察了会馆内的地形结构,了解到吉川贞佐的住处位于会馆最深处的院落。 1940年5月17日下午,万事俱备。吴凤翔和王宝义身着大衫、头戴礼帽,脚踩锃亮皮鞋,拿着特别通行证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陕甘会馆。 两人按照预定计划分头行动,王宝义负责处理翻译并掩护行动,吴凤翔则直奔吉川贞佐的住处。在西屋门口,吴凤翔遭遇了一名守卫,立即将其击毙。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屋内的日军官佐仓皇失措。吴凤翔和及时赶来的王宝义向屋内展开火力,瞬间击毙了宪兵队长。 就在吴凤翔准备射击吉川贞佐时,手中的枪支突然卡壳。吉川贞佐抓住这个机会,抽出了墙上的指挥刀准备反击。 然而他没料到吴凤翔是一位能够使用双枪的高手。面对扑来的吉川贞佐,吴凤翔迅速掏出备用手枪,一枪命中目标。至此,一个少将、一个大佐、一个中佐和一个大尉全部被击毙。 吉川贞佐为了自身安全,特意选择了会馆最深处的院落作为住处。院落里的枪声被街道上的嘈杂声完全掩盖,外围的守卫竟然毫无察觉。 完成刺杀后,吴凤翔注意到桌上散落着大量文件。这些文件中包含着重要的军事情报,他们立即将这些文件一并带走。 两人从容地走出会馆大门,上了准备好的东洋车,迅速向西城方向驶去。在接近西城墙时,他们找到了一处低矮的城墙,踩着东洋车翻墙而出。 等日军发现吉川贞佐等人遇害时,吴凤翔一行人早已和接应的同志们会合,安全撤离到了郑州。 吉川贞佐的死讯传遍全国后,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位日军少将不仅是军事长官,更是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外甥。 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吴凤翔的英勇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一位"浑身是胆的好同志"。 完成刺杀任务后的吴凤翔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1946年,吴凤翔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毛主席要亲自见他。在延安的见面中,毛主席详细询问了刺杀行动的经过,并再次对他的英勇行为表示赞赏。 在得知吴凤翔因为一些原因曾经脱离过党组织后,毛主席立即指示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协助他重新申请入党。1947年,吴凤翔正式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吴凤翔作为抗日英雄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吴凤翔从部队转业到了天津水利局工作。虽然岗位发生了变化,但他依然以革命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 1983年,年届古稀的吴凤翔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