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毛泽东、江青与李敏、李讷的一张合影,照片被拍摄时间是50年代初期。从照片中毛泽东的状态看来,他此时是感觉到了幸福的。 从“上帝”视角回看,不难发现,此时的毛泽东之所以感觉到幸福,是因为李敏和李讷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经过长期相处以后,关系变得非常好,而且李敏还开始叫江青“妈妈”了。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和睦,毛泽东也没能“免俗”。此后一直到离世,甚至一直到今日,李敏和李讷的感情都非常好,她们相依相伴,是彼此知己一般的存在。 相比从小就和父亲一起长大的妹妹李讷,李敏则很早就没有父母的陪伴。1937年,贺子珍负气出走苏联,留下了不满周岁的李敏。因此时毛泽东忙于抗战,无力照顾这个幼小的孩童,她被寄养在农家,直到两岁,才被送到了延安保育院,有了个稳定的去处。 1941年,毛泽东见贺子珍承受了失去儿子的痛苦,怕她难以承受打击,便将年仅4岁的李敏送往苏联陪伴她。 直到13岁时,李敏才从莫斯科回国住到了哈尔滨。回国后,她用俄文给父亲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里,她说:“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些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毛泽东让人将那一行行歪歪扭扭的俄文翻译过来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被女儿天真、俏皮的话语感动了,马上写了回信,并将她接到了身边。 李敏后来成了毛泽东和贺子珍之间的信使,毛泽东去世前,也是她将毛泽东给贺子珍的最后的牵挂带回。 李敏于1959年结婚,她的丈夫是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当时毛泽东还是婚礼主持人,他们的婚礼简朴而温馨。 相比李敏,李讷的婚姻则更为波折。一开始,李讷与徐宁(下放江西五七干校时认识的知青)结婚,可因为江青对这桩婚事不满,李讷的婚礼上:双方家长都未出席。李讷怀孕后,江青将徐宁调离了中南海,此后两人被迫分开。许多年后,在李银桥的介绍下,李讷同师级干部王景清结婚,王景清忠厚老实、会疼人,江青对他很满意。江青入狱后,他们还一同前往监狱探望她。 李敏和李讷关系一直非常好的原因,除了父亲的引导外,还与两人年纪相当、兴趣爱好、三观一致等因素有关。毛泽东在教育她们时,总是强调“姐姐要照顾妹妹,妹妹要听姐姐话”。两人只相差4岁,他们的名字出处还是《论语》里的同一句话,即:“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为毛泽东从来不让两个女儿搞特殊,所以她们从小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成长,一直吃大食堂。就连有人给她们送一包饼干,也会被他严厉呵斥;派小汽车接着上下学,更是会被他严厉批评。 毛泽东不允许子女搞特殊化,甚至希望自己的子女比普通人民子女吃更多苦的原因在于: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民。他对李敏、李讷的严格要求,与当年毛岸英牺牲后他坚持不让毛岸英遗体运回国本质上一致,他当时的原话是: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让他的遗体留在朝鲜吧。 始终不搞特殊、不搞优越,是毛泽东那一代领导人的共同特征,这一共同特性,实际构成了那一代领导人的品行。我经常想,现在的人怀念毛泽东那一代领导人,实际是敬重那一代领导人的品行吧……
下图是毛泽东、江青与李敏、李讷的一张合影,照片被拍摄时间是50年代初期。从照片中
李满谈过去
2025-02-19 16:11:37
1
阅读: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