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炮的最大缺点:受天气影响太大。
尽管大家都知道激光武器极具前景,且在相关测试中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若想将其快速实战化,仍存在诸多困难。
一是发射功率不够大,效率较低。需要在激光武器、供电系统、及战斗系统三者之间,寻找出一个最佳整合方式,因此才能提升现有激光武器的作战效能。否则,依照其30%的能量效率,依旧只能打击小型目标,而非成为预期中应对多种来袭目标的“多面手”。
二是系统小型化比较困难。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激光武器对大量电力及有效冷却系统的需求,会导致相关配套设备体积硕大且笨重,难以实现在海空平台之间的兼容性。
三是定向能武器易受海空战场复杂环境的影响。激光在高盐分、湿气环境下的可靠度、光束效率与品质,以及精准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而在大气中持续存在的“热晕”效应更是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因而导致激光武器的战场攻击效果变得非常有限,距离遂行全天候作战更是遥遥无期。
四是射程受限,激光武器通常是直瞄射击,受到地球曲面限制,导致激光武器无法攻击远距离的超地平线目标。
以部署在美国庞塞号两栖船坞运输舰上的LaWS激光武器系统为例,该系统只有在良好气象条件下,才能对距离在10千米处的掠海来袭目标实施有效毁伤,但在恶劣海况和盐雾环境下甚至不能拦截距离1公里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