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

哄动这史记 2025-02-19 08:55:49

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彼时,一统天下后的秦始皇,为了永绝后患不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遥远的北方建起了一座万里长城,试图阻挠匈奴人的进攻。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封建王朝也来到了汉代。然而汉人与匈奴之间的战斗却从未停止过。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长城对抵御匈奴的过程中着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打起仗来也是一把好手,几番交手之下,汉军很少能够从匈奴手中尝到甜头,甚至有几次,汉朝皇帝为了避战,还将公主嫁往了匈奴。   所以直到汉武帝时期,匈奴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治,而这个问题也让这位千古一帝也颇为头疼。   眼下他的手里不仅有着卫青、李广、霍去病等能征善战的勇将,兵力也较几年前有了长足发展。   这是汉朝与匈奴之间一决死战的最佳时机,而汉武帝自己也知道,彻底解决匈奴是他这代人的使命。   于是,在他的命令下,卫青、霍去病等人相继征战匈奴,利用谋略和骑兵的机动性打出了一场有一场的胜仗。   节节败退的匈奴,攻势也不似早先之前那般猛烈。对于这件事情,很多人提出了一番疑问。   那就是汉武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虽然有44年之久,但汉帝也只不过是斩杀了匈奴10万余人,即便是在封建王朝,这也不会动摇一个国家的根基,那么为什么这10万余人却影响了整个匈奴的攻势呢?   究其原因,是在于汉武帝对匈奴所执行的策略,在史书之中,大家可以发现,汉武帝发起战争时,大多都是在春季,而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春季时正是最为忙碌的时候。   春日出现,草原地区冰水消融,原本荒芜的草地也冒出了嫩芽,这个时候正是牛羊繁殖的季节,如果这时候匈奴人南下,那么来年的食物,以及过冬时所需要的牛羊皮毛产量将大打折扣。   此外,刚刚经过寒冬,马匹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没有了马的匈奴骑兵,岂不是任人宰割。   而与游牧民族的匈奴形成对比的是,汉朝并不会受季节的约束,虽然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春播秋收也是一年的关键时刻,但农耕文明最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有着大量的劳动力。   在汉武帝手下,有一大批专门负责作战的军队,这些人靠的是国家百姓的供养,绝不会因为春播而耽误行程。   所以说以一支精锐之师去攻打忙碌的牧民,落败才令人不解。   当然,除了春天战术之外,汉武帝的其他军事思想也极为重要,例如他所提出的斩首行动,就在几场大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匈奴的等级极为森严,各支匈奴部队都有一位统领。   而卫青在龙城之战中,仅他一部就消灭了数千余人,这些人在匈奴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后续战争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所以说,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在这场大战之中取得胜利,除去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的个人能力。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0 阅读:84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