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苏-27时,为什许多人觉得捡了个大便宜?因为中国军工强大的整合能力把一堆

温辞韫 2025-02-19 08:06:18

中国引进苏-27时,为什许多人觉得捡了个大便宜?因为中国军工强大的整合能力把一堆技术落后的“废铁”,硬是攒出了一架能与世界先进水平抗衡的战斗机。   当年俄国雷达不仅重达1.2吨,性能还拉胯,但给中国航电工程师留下巨大的改装空间。最戏剧性的是,后来中国安装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时,因为新雷达太轻,不得不在机头塞铁块配重来保持平衡。   苏-27的气动布局是神来之笔,为了弥补我国技术短板,设计师用中央升力体布局打造了三代机的巅峰气动性能。即便到今天,苏-27的气动布局仍不落伍,内油航程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以至于看到它挂副油箱都觉得多余。   中国之所以觉得苏-27“香”,关键在于我们有能力挖掘这个平台的全部潜力。不像一些半吊子工业国只能依赖进口部件攒飞机,我们能自主生产所有子系统,而且水平世界领先。说苏-27被改得只剩壳子,其实不准确,我们连结构框架、蒙皮和表面处理工艺都做了创新,甚至比俄方更早发现并解决了机身结构问题。   但既然我们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要继续引进苏-35?原因是时间等不起。从台海危机到南海对峙,中国迫切需要强大海空力量维护利益和尊严。中华文化强调“时不我待”,我们深知和平与动荡的交替规律,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飞行器的研发和试错周期太长,很多问题只有上天才能发现。我们等不了,所以只能借他山之石,引进法国“小羚羊”直升机发展出直-9,引进苏-27发展出歼-11和歼-16,甚至连乌克兰T10K原型机的折叠翼技术都用在了歼-15上。   引进只是手段,最终目标是自主创新。如今,我们能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当初接收苏-35时,军方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它更新了航电和气动,但很多改进我们早已研究甚至解决了。俄式装备对我们的借鉴意义,逐渐变成了反面教材,正如其原产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表现一样。   在吸收苏-27技术的同时,我们同步开发了完全自主的歼-10,这标志着对苏式技术路线的告别。美国人也开始体会到俄国人的无奈,那就是F-22停产时,歼-20首飞;福特级航母问题频出时,福建号服役。美国优势逐渐被赶上,他们的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却与他们无关。   未来,美国或许也会从技术引领者变成陪跑者,甚至旁观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在陌生领域突飞猛进。而我们,终将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高峰。

0 阅读:104

评论列表

风继续吹

风继续吹

2
2025-02-19 10:49

直9室引进的法国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机技术

温辞韫

温辞韫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