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

文史记叙录 2025-02-18 17:15:14

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写,张宗昌突然笑出了声:“看来是那小子命不该绝,把他放了吧。”逃兵也没想到,因为张宗昌是文盲,自己捡了一条命。   虽然说张宗昌没什么学问和知识,但他偏偏能做到督办的地位,可见他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手段确实不是浪得虚名的。   张宗昌小的时候上过几年私塾,认识的字不多,随后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吃饱饭,填饱肚子才是关键,舞文弄墨的人大多数都会被饿死。   在这个乱世年代,任何有胆识有想法的人都有机会在这样的年代中崭露头角,改变命运,张宗昌就是这样的人。   在武汉起义后,张宗昌便决定参加革命,他在胡瑛的手下从军,他为人豪爽、勇于冒险,骁勇善战,很快便收到了上级的赏识,将他任命为团长。这是他从军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从这以后,他开始步步高升。   但当时的社会形势太过于复杂,各方势力混战,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所在的军队就能够一直强、胜。   所以,张宗昌也一直在寻求强大的“靠山”,他不断地效力于各方势力,在各军阀之间来回蹦蹿,多次倒戈。   最终在冯国璋的支持下,他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虽然当时的势力并不大,但这是他成为军阀的最坚实的一步。   像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眼里,张宗昌根本不值一提,也入不了张作霖的眼,但张宗昌也有自己的办法。   他凭借着手中的少量的军力,开始镇压、收编土匪,慢慢扩充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在短短的时间内,张宗昌的势力涨势惊人。   渐渐地,张宗昌逐渐成为一方势力的统治者。虽然他平时看起来经常对人客套、时不时发出大笑,但大家都知道,张宗昌的残忍也是出了名的。   大家也都是打心底里怕他。   有一次他亲自抓住了一个逃兵,当逃兵被抓到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判了死刑。谁人都知,张宗昌对军队有着严格的纪律,他对逃兵简直就是零容忍。   在张宗昌看来,作为男人,作为战士,可以战死沙场,但就是不能当逃兵。   当时他命人将逃兵关押起来,非常气愤地走进了办公室。   张宗昌想到,这样的事一定不要再发生,一定要借这次的机会,给这些战士们一个教训,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被关在监狱里的逃兵,心如死灰。   当张宗昌拿起笔,要写处罚决定的时候,想要直接枪毙这个逃兵,可他却迟迟下不去手,并不是因为张宗昌多仁慈,而是他“提笔忘字”了。   枪毙的“毙”怎么写?   张宗昌挠挠头,感觉很熟悉,却又想不起来,他拿着笔在纸上写了几个“毙”字,可左看看,右看看都不是。   他气愤地将纸团成一团后,扔了出去。   他想着,反正要起到震慑的作用,不如给逃兵200军棍,让他的哀号声响彻整个军营,看看谁还敢有逃跑的坏心思。   这“杀猪般”的叫声肯定也会让很多人心里胆寒的。   可写到200军棍的时候,张宗昌又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这个“棍”怎么写?   左边是木字,可右边是什么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张宗昌有些抓耳挠腮,但他又不好意思拿着纸笔去问自己的部下,那样岂不是太丢人了,如果要是让其他人知道,那不得被笑掉大牙?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望都会功亏一篑。   随后张宗昌便将手中的笔索性又放回了原处,自己写写扔扔半天,最终这个处罚决定也没有写出来。   张宗昌看着桌上的纸,点了一支烟,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这小子确实是命不该绝啊,好吧,那就索性免他死罪吧。”   旁边的副官听着张宗昌的话,都有些意外,一向纪律严明、手段凶狠的张宗昌竟然还有“慈悲”的这一天?   还没当副官想明白,张宗昌继续说道:“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让他去做苦工,赎罪。”   此时此刻,监狱里的逃兵还不知道自己从鬼门关转悠了半天,竟然还能安然无恙地回来。   他还是要多亏张宗昌的“文盲”啊,自己才能捡回一条命。

0 阅读:176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