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句话能够明晰,我们当下能以平视的视角看待俄罗斯,此乃凭借持续的发展、不懈地壮

第一人称讲地理 2025-02-18 14:14:09

由一句话能够明晰,我们当下能以平视的视角看待俄罗斯,此乃凭借持续的发展、不懈地壮大自身,方才获取的尊重以及话语权。 这句话就是 2025 年 1 月 16 号耿爽在联合国的那番话: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那战场的局势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在于,我国凭借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获取了卓越的成就。 那么让我们梳理一番 20 年的发展于时间标尺之上所走过的进程,一系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0年前,中俄经济差距显著。而现在2021年,中国广东、江苏GDP超俄罗斯(2021 年俄罗斯为 1.77 万亿美元,广东省为12.44 万亿元/约 1.93 万亿美元,江苏省为11.63 万亿元/约 1.80 万亿美元。同年,中国人均GDP首超俄罗斯(俄罗斯为1.25 万美元,我国为1.25万美元),打破了“资源型经济体更富裕”的观念。 产业上,俄罗斯依赖中国机电产品(依赖达 61.7%),属于工业制成品,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多为能源矿产(占比80%),属于初级产品。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俄市场占比高,占比达到了 79%,华为在俄市场的份额2023 年占 26%,在俄手机市场排名第 3,其平板电脑在俄市场的份额突破 20%,位列第 2,然而俄罗斯本土手机品牌,当下仅存 2% 的份额。再说技术层面的话语日益权倾向中国。如CR929客机项目,我国主导复合材料机翼的设计,俄仅负责钛合金部件。 教育领域,报考俄语专业人数下降,留学俄罗斯人数大减,反映年轻人选择变化。 民间舆论对俄罗斯认知转变,历史条约讨论量增,B站“老大哥”一词频率跌出前50。 经济合作方面,俄对华管道气价格中方获折扣(至少30%),俄央行增加人民币资产(60%),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重点转向跨境电商和智能物流。此般情形的背后,既是合作态度的转变,也是一种更为理性的对待方式。 这些变化表明,中俄关系将基于更务实、平等的基础,从带滤镜审视转为平视,是成熟的体现。

0 阅读:24
第一人称讲地理

第一人称讲地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