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俄罗斯士兵伊万碰上了一件让他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的事。当时俄乌边境形势严峻,三十万预备役士兵得自己掏钱买装备。伊万,这个出身于西伯利亚铁路工人家庭的汉子,手头不宽裕,只能在网购平台花3万卢布买了一件中国产的防弹衣,这价格相比欧美同类产品,便宜了足足三分之二。防弹衣到手,伊万心里直打鼓。那防弹板薄得都能透光,拿在手里轻飘飘的,还没一个伏特加酒瓶重,他实在怀疑这东西能不能挡住子弹。可真到了战场上,现实给了他答案。在哈尔科夫郊外,一枚120毫米的迫击炮弹在离他仅十米远的地方炸开,伊万被气浪狠狠掀翻。等他缓过神,发现胸前防弹板上稳稳嵌着三枚弹片。两周后,又有5.45毫米的步枪子弹击中他肋部,防弹衣的陶瓷纤维层给力地“抓住”弹头,他仅仅胸前青紫,肋骨都没伤到。不止伊万,在阿富汗峡谷被塔利班围困的英国突击队员马克,身上那件中国防弹衣硬生生扛住了12发子弹。中国工程师研发的第四代高分子陶瓷纤维防弹衣,重量轻了40%,防御能力却提升到原来的四倍,而且破损后维修成本低得很。从这些事能明显看出,中国制造已经脱胎换骨。过去那种“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被彻底打破。中国科研人员靠着智慧和拼搏,造出了像这样过硬的产品。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它让咱中国人倍感自豪,也激励着各个行业勇往直前,不断创新,在全球竞争中持续发光发热,为世界贡献更多优质产品 。
“感谢中国制造!”2022年9月,俄罗斯士兵购买中国防弹衣,他绝对想不到,这件轻
【17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