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宋清辉
近段时间以来,以DeepSeek爆红作为开端,外资机构及投资者持续超配中国股票,同时高盛、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贝莱德、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均表达了对中国资产和A股市场的看好态度。在外资加仓潮下,内地及香港股市也持续走高。
笔者认为,外资机构出现上述集体态度转变的情况,或有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第一,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局面已基本形成,特别是在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量政策和扩大内需措施的背景下,有效推动了经济筑底企稳,增长动力亦得以不断增强;第二,目前A股市场部分优质上市公司的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是配置A股的良好时机。第三,中央政府对A股市场非常重视,未来可能还会出台更多支持措施,从而有助于减少A股市场波动,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聚焦内地经济表现及政策
笔者认为,外资关注点未来可能主要集中在内地财政政策力度、货币政策取向、GDP增长目标以及重点产业政策方向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中国的财政政策是否会持续加码,例如是否会加大基建投资、增加专项债发行以及推出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等。因为这些财政政策力度将会直接影响经济复甦的强度和可持续性,进而影响外资的投资收益。
二是,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是保持稳健宽松还是会适度收紧。因为相较于适度收紧,宽松的货币政策显然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刺激经济活动繁荣,外资也会从中「分得一杯羹」。
三是,外资还会关注中国设定的2025年GDP增长目标,相较于去年究竟是高还是低,因为此举能够反映中国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和刺激经济的决心。一般而言,相对较高的增长目标,常常会被市场解读为积极信号,从而有利于提振外资的投资信心。
四是,重点产业政策方向方面,外资比较关注中国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有哪些新的突破性的支持政策等,这些均将会直接影响外资在科技等相关领域的投资布局力度。
投资者须有防风险意识
在上述外资唱好中国的背景下,目前市场主流观点也把A股和港股作为2025年可以期待的投资市场。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投资都存在诸多风险,需充分认识到潜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例如,宏观经济复甦不及预期的风险、中美关系不确定性风险、市场波动性加大的风险以及一些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不得不防。
具体来看,首先是宏观经济方面的风险。如果未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复甦的力度可能将会不及预期,企业盈利增长则可能将会因此受阻,股市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拖累;其次是地缘政治风险。当前,科技竞争、贸易摩擦等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存在,这可能会影响外资的投资信心,对市场情绪造成不良影响;最后是市场波动风险。如果市场情绪突然发生逆转或者资金面出现巨大的变化,市场可能因此会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可能会导致资产难以变现。此外,其他不确定因素也不得不防。例如,黑天鹅事件、公共衞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都会对市场情绪造成难以预料的冲击。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本栏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