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内,只要你在指定房间不玩手机、按时作息,就能得到40万!”35岁的张有志

米粒侃社会 2025-02-18 03:28:16

“30天内,只要你在指定房间不玩手机、按时作息,就能得到40万!”35岁的张有志报名后,盯着酒店天花板上的摄像头,连翻身都要保持面部朝向监控。

这个曾放言"有网有空调能待到天荒地老"的男人当时还不知道,自己会在七天里连续七次挑战失败,六万三千元报名费如泥牛入海。这场号称"躺着赚钱"的自律挑战,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当代"鱿鱼游戏"。 

"每天10-11点可用手机3分钟",这条简单的规则让张有志在第二次挑战时就栽了跟头。当他严格按照时段使用手机后,工作人员却以"24小时内只能使用一次"为由判定违规——原来计时是从首次使用开始计算,而非自然日。

类似陷阱在合同中比比皆是:行李箱必须放在监控盲区、禁止触碰门把手、连摘眼镜都算"脱去衣物"。  更致命的是心理操控术。

广东的陈晓莹在第四次失败时,工作人员突然自掏2000元"入股",承诺成功后分成;河北的杨大伟遭遇"钓鱼执法",工作人员故意不关门引诱他触碰门把手;河南的孙博在最后一天苦等"必须接听"的电话,却发现房间信号被屏蔽。

这些《鱿鱼游戏》里的经典桥段,正在现实中轮番上演。 

记者暗访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了完整的生态。

短视频平台上,"恭喜XX喜提40万"的引流视频日均更新,500人维权群里竟潜伏着各地工作室的托儿。青岛某工作室老板直言:"我们就想挣报名费",更透露他们会将输光路费的挑战者介绍给劳务公司,形成"打工-挑战-再打工"的死循环。 

更令人心惊的是自律挑战的暴利规模。

以单次9000元报名费计算,若每日接待10人,月流水可达270万。而所谓的"天价奖金"不过是镜花水月——在全国数百名已知的挑战者中,至今无人成功领取。 

"这个本质上是以自律之名行赌博之实。"代理律师赵娜指出,此类合同涉嫌违反《民法典》公序良俗原则。

上海律师梅心则揭露了更深层的套路:工作室通过格式条款将90%责任转嫁挑战者,直指可能触及合同诈骗罪。 

但现实困境在于,多数挑战者因"愿赌服输"心理放弃维权,更有人输红了眼,继续参赌,形成恶性循环。 

当记者问及为何明知陷阱仍要参与时,孙博的回答令人心酸:"我们就像沙漠里看见海市蜃楼的人,明知道是幻影,还是忍不住往前爬。"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在孙博揭露骗局后,他的私信里,涌来的仍是"求攻略"的赌徒。 

而另一边,市场监管部门的回应则显得有些荒诞:"从未接到举报"的说辞,与短视频平台铺天盖地的广告形成讽刺对照。

那个用劳斯莱斯接送挑战者的工作室,正从成都迁往三亚,继续收割下一波"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追梦人。 

这场人性实验中最吊诡的,莫过于挑战者与组织者心照不宣的共谋——前者押注侥幸心理,后者深谙贪婪法则。

当张有志们凝视摄像头时,何尝不是在凝视深渊?而深渊回以凝视的,正是每个人心中那头名为"贪欲"的猛兽。 

记住,所有宣称"低投入高回报"的挑战,本质都是对人性弱点的精准狙击。

0 阅读:189

评论列表

归零

归零

2
2025-02-18 04:41

你可以带上律师,和他把规则一条一条对清楚。然后他就会宣布,不接受你的报名

用户10xxx24

用户10xxx24

1
2025-02-18 04:58

哈,你想赚人家的利息,人家窥视的是你本金

米粒侃社会

米粒侃社会

深度社会文章,就像一座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