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猜测过《亮剑》中的李云龙的原型,说像这个师长那个旅长,我却认为与李云龙原型最为符合的是开国中将胡奇才,因为胡奇才打起仗来比李云龙还猛,而且打的都是硬仗、恶仗。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悠悠岁月里,有好多英勇的将领留下了传奇故事。其中,《亮剑》这部电视剧塑造的李云龙形象特别让人难忘,简直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大家都说:“乱世容易出英雄”,胡奇才将军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那段日子,他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还是个特别能鼓舞人心的领导。 有人猜,《亮剑》里的李云龙,原型可能是这个师长,也可能是那个旅长。但我觉得,最像李云龙的,其实是开国中将胡奇才。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胡奇才打仗特别勇猛,而且擅长啃硬骨头、打恶仗,跟李云龙的形象特别吻合。 抗日战争那会儿,胡奇才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的副司令员。那时候,山东的日军一听到胡奇才的名字就吓得要命,因为他用兵特别厉害,总能在关键时候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特别是对那些欺负老百姓的日伪军,胡奇才更是绝不手软。1945年6月的时候,胡奇才打算用“攻城打援”的法子,给敌人来个狠狠的反击。那时候,冶源镇被一伙伪军占着,他们老出来抢老百姓的粮食,想用这种办法养活自己。胡奇才看着这些坏蛋不顺眼,也想借此机会练练新兵,于是他就悄悄准备了一场伏击战。 战斗快开始前,胡奇才特别跟战士们说,等战斗一打响,除了近身拼刺刀,尽量少开枪,好让新兵们练练胆子和毅力。这个办法还真管用,不仅把敌人吓得不轻,也让新兵们快速成长。 到了战斗那天,八路军开始攻打冶源,临朐的日军一看,急忙派兵增援。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半路上被八路军第二团的主力给埋伏了。面对突然冲出来的刺刀,日军根本挡不住,最后全都被消灭了。援军被打得一个不剩后,冶源镇的伪军们心里没了底,一个个都放下了枪,选择投降。八路军就这样轻松地拿下了冶源镇,镇上的老百姓们可乐坏了。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他们编了首歌唱起来:“胡奇才啊,真是猛,带着八路来打冶源。嘿哟!鬼子打死了三十三,还抓了个翻译官,嘿哟!”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冶源镇,大家都用它来夸赞胡奇才这位抗日英雄。 胡奇才将军的故事让人明白,真正的英雄不光是自己勇猛,更重要的是能鼓舞大家,带着大家一起赢。在那个到处都是战争的年代,胡奇才用行动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亮剑”精神:遇到强大的敌人,坚决不退;碰到再大的困难,也要硬着头皮上。这种精神,不光在当时很耀眼,就是我们现在,也应该记住它,传下去。
七十年代,蒋建丰与拄着双拐的长子蒋孝文站在一起。作为蒋家第三代的长子长孙,蒋孝文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