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6年10月18日,楚成王正搂着爱姬沉浸在温柔乡里,太子商臣手提宝剑冲进宫来。楚成王惊问道:“你要做什么?”太子冷笑道:“父亲活得时间太长了,今日特来取你的命。”楚成王含泪提了一个请求,却惨遭拒绝,随后被逼自杀。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继位时,正值楚国处于一个相对安稳的时期,经历了前任君主的多年动荡后,成王接手时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在逐渐恢复。 楚成王并没有急于扩张领土,而是着重于内部改革,试图使得楚国的政治更加稳定,他实行宽政,听取贤士意见,任用一批能力出众的谋士和将领,使得国家逐渐恢复了元气。 在政治上楚成王提出了“务实用兵”的战略,即不轻易发动战争,在国内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他与邻国晋国、齐国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既不与他们发生大规模冲突,尽量避免陷入无谓的战争。 在家庭中楚成王非常宠爱自己的长子商臣,商臣从小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才能,军事战略上具有一定的天赋。 父亲楚成王对于商臣的宠爱有加,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商臣也的确在父亲的支持下,逐步成长为楚国的未来继承人。 楚成王对商臣的信任几乎无条件,他在一切重大决策上都会优先考虑商臣的意见,有时会在商臣的建议下改变自己的决策。 正是这种宠爱让商臣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在外人眼里,商臣是楚成王的“得意门生”,他的心底并不满足于自己眼下的位置,商臣的性格显露出他急功近利的一面。 虽然他聪明且能言善辩,却没有父亲那样的远见卓识,也没有父亲的宽厚胸怀,在日常的治理中显得越来越暴戾、急功近利。 商臣在深夜独自反思,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焦虑,虽然父亲深爱自己,他不止一次听到那些朝臣私下议论,说他不是一个“君王之材”。 自己并不像父亲那样具有宽广的政治眼光也没有那样的气度,他无法忍受自己被埋没在这样的阴影中,必须有一日成为楚国的主宰。 他开始盘算如何获得父亲更多的信任,甚至不惜通过一些手段来操控局势,商臣的变化并不显著,在细微处却已能看到他的矛盾,他向往权力,渴望掌控全局。 楚成王在位已有多年,他的身体和心智开始逐渐衰退,成王的健康状况时有起伏,虽不至于病入膏肓,也已不如昔日那般精力充沛。 在一次家庭会议上,楚成王谈到未来的继承问题时,他突然改变了原本的决定,将太子之位传给王子职,不是自己的亲生长子商臣,此举无疑让商臣的心头一震。 面对这一巨大的威胁,商臣找到了自己的老师潘崇向他请教如何确认消息的真实性,潘崇是商臣最信任的人之一,多次为他出谋划策。 江芈是楚成王的宠姬,商臣的姑母,她在楚宫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商臣知道她对父亲的事务了解颇深,江芈知道了楚成王的意图,那她一定会有所反应。 宴会那天,商臣在酒桌上故意表现出不敬江芈的态度,暗示她楚成王的决策已经发生了变化,江芈愤怒地指责商臣的所作所为,称成王确实已经有意废除太子之位,打算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心中一动,这下他可以确认父亲的真实意图了,自己不得不采取行动,否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商臣将这个消息悄悄告诉了潘崇,商量如何迅速发动政变。 楚成王的政治智慧虽然仍在,父亲的体力和精力已不及从前,随时都可能成为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商臣决定早在父亲宣布废太子的消息之前,自己就提前采取行动,率先控制局势。 商臣的决心已下,他不再顾及任何旧情和亲情,迅速布置好兵力,与潘崇共同策划政变的细节,时至公元前626年,商臣带领一支由忠于自己的卫兵组成的部队包围了楚成王的宫殿。 成王被困于宫中试图寻求一线生机,在这种情势下,自己若不顺从商臣的要求必然会遭遇致命的打击。 在危急时刻,楚成王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在临终前能享用一顿美食,他要求吃上一道熊掌,作为对自己一生辛劳的最后慰藉。 成王只能依照商臣的命令,亲手解开自己的衣带,做出了自缢的动作,宫殿内静默无声,唯有一阵阵风声传来,带着死寂的气息。 楚成王的死标志着楚国政权的剧变,商臣的篡位虽然成功,意味着他进入了一个充满无数挑战的新阶段,楚国的朝廷充满了敌视他、支持成王的势力,这使得商臣即位后,处处需要小心应对。 商臣即位后的时期表面上国力依旧强盛,政变带来的裂痕和权力斗争却悄然滋生,自己的统治根基并不牢固,继续维持对朝廷的控制和对外的强大威慑力,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 公元前614年商臣最终死于非命,年仅57岁,如他在父亲死前的冷漠态度一样,他自己也未能逃脱权力之网的桎梏。
公元前626年10月18日,楚成王正搂着爱姬沉浸在温柔乡里,太子商臣手提宝剑冲进
晨曦微尘
2025-02-17 17:29:59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