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的一个团因为没有收到总部撤退的命令被美军包围,就在进退两难之际

猫腿说事儿 2025-02-17 17:29:31

1951年,志愿军的一个团因为没有收到总部撤退的命令被美军包围,就在进退两难之际,团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最终保住了全团。 1951年,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士气正高。 随着美军及南朝鲜军发动的猛烈反攻,志愿军的战线开始瓦解。 尽管志愿军此前在多次进攻中消耗了敌军大量兵力,但未能成功突破联合国军的防线,尤其是在洪川一线遭遇了严重的抵抗。 在东线南朝鲜军崩溃后,美军第3师穿越150公里的距离,迅速填补了志愿军在东线打开的缺口。 李奇微派出特遣队深插敌后,切断了志愿军的补给和退路。 与此同时,志愿军的粮弹消耗殆尽。 面对联合国军的反攻,志愿军被迫进入防守姿态。 从5月开始,美军及南朝鲜军在约400公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反扑。 志愿军防线开始被击穿。 尤其是在东线,美军第3师迅速突破并深入推进。 第12军第31师,虽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但敌人过于强大,战场上的指挥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师部与91团的联络中断,赵兰田师长急得无法做出明确指令。 赵兰田意识到唯有通过迅速撤退才能避免全军覆没。 他决定指派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带领少数精干队伍前往91团团部,向团长李长林传达撤退命令。 枫亭带着两名警卫员穿越敌人的重重封锁线。 91团是赵兰田手中为数不多的主力部队,若无法及时撤离,后果不堪设想。 枫亭奋力赶往前线。 在前方,他的队伍不断与敌军遭遇,两个警卫员相继牺牲,但他最终成功抵达91团。 在紧急汇报时,枫亭立刻指出,当前形势严峻,12军各师主力已全线北撤,而91团正处于敌人包围之中。 李长林在接到这一警告后,感到非常震惊,他召集团部的高级指挥员,开始讨论撤退方案。 当时,敌军的兵力是91团的30倍以上。 91团必须决定是死守还是转移。 李长林和他的指挥员们经过讨论后,最终决定采用撤退路线,寻找东海岸的安全通道。 93团奋力抗击敌军的进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时间,但损失了三位营级干部,团部也几乎被敌人合围。 面对这种局面,李长林审视了所有可能的撤退路线,逐一剖析了每一条突围路线的利弊。 李长林明确拒绝了向西进攻的方案,指出,白天一旦到来,敌人的空中侦察将暴露部队的行踪。 而南朝鲜军的三个师集结在西线,不仅会阻碍突围,还可能加剧包围圈的紧缩。 李长林最终选择向东南撤退。 他决定带领部队穿越崇山峻岭,借助山脉隐蔽行踪。 在这一方案下,91团还能够利用地形和游击队的支援,绕过敌军的眼线。 李长林坚信,即使敌人强大,但只要能够保持足够的隐蔽性,91团就有可能突破重围。 李长林决定将部队分为若干小股,特别选派了一支由朝鲜族士兵组成的尖兵排,装备了缴获的美制武器。 当美军侦察机飞过时,他们误认为这是一支南朝鲜军的部队。 甚至有几次,美军的坦克从公路上驶过,与91团的部队距离不过几十米,但由于双方的行进路线不同,最终并未发生任何冲突。 当91团顺利越过敌军重兵把守的公路,穿越了密林、山脉,最终抵达了南汉江时,敌人未能察觉到他们的行动。 此时,美军仍然认为91团的主力部队还在兄弟峰一带。 随着美军占领兄弟峰,91团的行动被敌军盯上,尤其是南朝鲜军的第3师与首都师被指派前往元卜洞的900高地。 李长林指挥的91团迅速展开反应,派遣1营急速前进,3营紧随其后,2营则负责殿后。 这过程中,甚至有南朝鲜士兵误以为自己遇到了友军,主动加入志愿军的队伍。 但很快,他们随即被迫缴械投降。 91团主力很快攻占了900高地。然而,正当他们准备继续前进时,团里的2营却突然失联。 李长林意识到可能是由于昨夜的大雨,路上的指示标识被冲掉。 他决定派出团侦察股长杨水保带领一个排前去寻找失踪的2营。 与此同时,2营在与敌军的交火中并未选择撤退,而是继续向东南方突破。 历经艰难险阻,2营成功与91团主力会合。 几日后,91团终于到达东海岸,并与朝鲜人民军的部队顺利会合。 这支部队完成了300余公里的行军,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军,且伤亡人数不到百人,俘虏了400多名南朝鲜士兵。 91团的成功撤退与180师的悲剧性失败形成了对比。 当时,180师的指挥官郑其贵拒绝了上级撤退命令,导致部队被美军与南朝鲜军完全包围。 在敌军的疯狂攻击下,180师最终伤亡惨重。 相比之下,91团的突围反映出指挥员的果断决策。 正如彭德怀所言,指挥员不仅要坚守任务,还要学会应变。 参考文献:[1]窦超.火网制敌——志愿军古直木里反坦克战斗[J].轻兵器,2014,0(21):48-52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猫腿说事儿

猫腿说事儿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