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血战新兴里后,通信班长张积庆在打扫战场时,猛然看到一个奇怪的包袱,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块花里胡哨的“蓝布”,张积庆想起炊事班长让缴几块屉布回去蒸馒头,于是将蓝布扯出,当作包袱皮带了回去。 1950年,二三九团二营四连在庄元东指导员的带领下,悄悄推进到新兴里东山的半山腰,忽然发现了30多个形状奇异的鸭绒袋。 这些袋子里装的竟然是正在酣睡的美军士兵。 庄元东命令部队迅速采取行动,务必抓活口。 然而,一名战士踩到了冰冻的石块,踢翻了一个罐头盒,产生了响声。 美军立即被惊醒,仓促间准备反击,庄元东指挥战士们立刻开火,将这30多名美军士兵击毙。 与此同时,二三九团的连长李长言率领另两排兵力从侧翼发起进攻。 连同庄元东的部队,他们成功迂回包抄了另一个美军营地,迅速击溃了50多名美军。 这其中包括一名美军上校,后来证实是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加强团团长麦克莱恩。 两支部队的成功配合,使得志愿军击毙了80多名美军。 美军残余部队并未意识到他们的团长已经阵亡,仍然按照原定部署反击志愿军。 由于志愿军掌握的情报并不完全,他们误判美军兵力仅为一个营,战斗投入的力量不足,导致志愿军在面对美军的反击时暂时陷入了困境。 志愿军决定暂时停止进攻,并迅速调动增援部队。 接下来的两昼夜,志愿军逐步消耗着美军的力量。 天气严寒,冰雪封山,战士们身心疲惫,粮食和弹药极度匮乏,然而他们依然坚持不懈地作战。 不少战士因冻伤而倒下,但依然有许多人咬牙坚持。 战斗持续到30日夜间,当天降大雪,志愿军指挥部决定利用敌人不预期的恶劣天气发动第三次攻击。 大雪覆盖了战场,美军没有预料到志愿军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发起新一轮攻势,瞬间陷入了被动局面。 志愿军彻底摧毁了美军的抵抗。 美军只得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仓皇撤退。 在追击过程中,志愿军第八十一师二四二团发现了一支残敌。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这些美军被彻底歼灭,约400人阵亡或被俘。 与此同时,二三九团的一名战士张积庆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一块蓝色的布料。 他原本想将其作为被子给受冻的战士使用,但却引起了营长毕序阳的注意。 经过一番确认,这块布竟然是美军“北极熊团”的军旗。 在美军历史上,"北极熊团"曾是赫赫有名的精锐部队。 为了掩盖这次屈辱,美军甚至撤销了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的番号。 至此,这面美军军旗被志愿军收缴,成为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这次战斗中,李昌言的表现十分出色。 1944年,年仅16岁的李昌言投身革命。 随后,他经历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济南战役等。 1950年,李昌言作为解放军的一员,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参战。 当时他已是连副指导员。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所谓的“圣诞节攻势”。 东线的美军第10军,集中力量向长津湖地区推进。 李昌言所在的志愿军第27军,任务是攻占新兴里并摧毁美军“北极熊团”的指挥部。 北极熊团的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是二战经验丰富的老兵。 然而,李昌言和他的战士们趁着大雪覆盖、能见度低的夜晚,悄悄接近敌阵。 当他们遇到美军哨兵时,迅速将其清除。 李昌言临危不乱,决定少数兵力正面牵制敌人,大部分兵力绕到敌后,集中力量打击敌指挥所。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李昌言的4连成功摧毁了敌军指挥所,并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电台和榴弹炮。 在此次战斗中,4连付出了54人伤亡、13人阵亡的代价,但却成功击败了“北极熊团”。 麦克莱恩上校被当场击毙。 李昌言的英勇表现,令他荣立一等功,4连也被授予了“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的殊荣。 战斗过后,志愿军的士兵继续前行。 李昌言在长津湖战役中因长时间暴露于严寒中,双脚遭遇严重冻伤。 但即便如此,他仍坚守岗位,直到无法继续行军时才被迫停下并接受治疗。 仅仅一个月后,李昌言便重新归队。 1952年,志愿军逐步撤回国内。 李昌言参加了金城战役等后续战斗。 1953年,志愿军解散后,他转入了军队的装甲兵部队,最终晋升为坦克团的参谋长。 1966年,李昌言转业至鞍山钢铁公司,并在该公司工作至1988年才正式离休。 参考文献:[1]葛静.长津湖战役中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J].春秋,2024(4):70-72
1950年,血战新兴里后,通信班长张积庆在打扫战场时,猛然看到一个奇怪的包袱,打
摄影圣典
2025-02-17 17:29:3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