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民国女作家沉樱带着2个孩子离开了家,她决定和出轨的丈夫梁宗岱离婚,她给梁宗岱写了一封信:“这辈子我们不要再见面了。”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沉樱原名陈锳,出生于1907年,山东潍县一个普通家庭,她聪明、机灵,天赋异禀。从小便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她的成长环境,给了她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她后来成为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5年,沉樱考入了上海大学中文系,后来又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她的学术生涯。 在复旦大学,沉樱结识了梁宗岱,他是南开大学的教授,沉稳儒雅,深受学界推崇,梁宗岱不仅有着出色的学术背景,留学法国的经历也让他显得尤为独特。 他的法语流利,谈吐不凡博学多识,成为了当时许多年轻女性心中的“理想型”,对于沉樱来说,梁宗岱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引导者,更是她心灵的共鸣者。 沉樱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才华,梁宗岱在学术领域拥有稳重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两人互相吸引,很快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沉樱在婚后投身家庭,放弃了自己曾经炽热的文学追求,开始支持梁宗岱的事业,希望在背后默默付出,做丈夫的坚实后盾。 对于那个年代的女性来说,婚姻意味着她们一生的归属,沉樱毫无疑问地选择了为丈夫、为家庭去牺牲。 两人的婚姻在初期看似完美,梁宗岱的学术事业逐步发展,沉樱也在无声无息中为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她放下了自己的事业,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家务和孩子的抚养中,生活的琐事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虽然她偶尔写些散文或小说,但她更多的是在为丈夫的事业奔波。 在家庭外的世界,沉樱逐渐感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逐渐被埋没,她的文学创作停滞不前,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家庭的责任感,也有对个人梦想未能实现的失落。 婚姻中的裂痕往往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沉樱与梁宗岱的关系,虽然起初看似和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暴露。 梁宗岱并非一个完美的丈夫,他对沉樱的深爱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事业逐步有了成就,他变得更加追求个人的欲望和自由。 甘少苏是一个戏子,一个为了生计而选择进入戏曲行业的女人,年轻漂亮且充满诱惑,她和梁宗岱的关系发展迅速,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梁宗岱为了甘少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不惜赎身,使得甘少苏从过去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梁宗岱的这一行为如同一记重锤,打碎了沉樱心中最后的信任与依赖。 沉樱没有选择与丈夫争吵或是做出激烈反应,而是冷静地做出了决定,她给梁宗岱写了一封信,简短却直白:“这辈子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这封信没有激烈的言辞,也没有过多的情感宣泄,她没有再等待任何的挽回,也不打算再为这段婚姻继续付出,既然爱情和信任已经破裂,那么一切都结束了。 沉樱离开了家,她没有任何留恋,也没有更多的依赖,在她看来,离开梁宗岱,离开那个曾经深信不疑的婚姻或许是她人生的重新开始。 这场婚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沉樱彻底的放手。她不再期待丈夫的悔过,也不再为自己失去的东西感到惋惜。她知道,唯有独立,才能重拾自己的生活与尊严。 沉樱离开了梁宗岱,带着两个女儿,怀着第三胎,孤身一人闯入了外面的世界,这不仅是逃避婚姻中的背叛,也是对自己新生活的渴望。 离婚后的沉樱并未选择享受个人的自由,反而承担起了更加艰难的责任,抚养孩子。 她定居重庆,后来又移居台湾,过上了艰苦的生活,没有了丈夫的支持,沉樱不得不自己赚钱,自己照顾孩子。 她的创作开始回归,虽然生活困顿,但精神世界依旧充实,她重拾起笔写下了她的散文和小说,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对人性的思考倾诉在文字中。 那些曾经的风花雪月、曾经的伤痛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释放和升华。 尽管生活困难,沉樱并没有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她坚信女人不应依附于男人,而应该独立于这个世界,承担自己的命运,她的生活依旧充满力量,尽管她早已与过去切割。 沉樱的文学创作尽管受到个人生活波动的影响,仍然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她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刻画了许多普通女性在困境中挣扎与自我解救的故事。 她的散文集《夜阑》、《喜宴之后》及其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都为她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尊重。 沉樱的文字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她关注个体生命的挣扎与成长,尤其关注女性在压迫与苦难中的自我觉醒。
1942年,民国女作家沉樱带着2个孩子离开了家,她决定和出轨的丈夫梁宗岱离婚,她
随风起舞的尘埃
2025-02-17 17:22:20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