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名村民到山上挖野菜,不知不觉走到了山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些石墙和

倚楼听风话桑麻 2025-02-17 17:21:58

1993年,一名村民到山上挖野菜,不知不觉走到了山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些石墙和碉堡,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他吓得提着篮子就往山下跑。 “有土匪!山上藏着土匪!” 1993年,吉林省长白山池南区,村民陈文序惊慌失措地从老黑河山上跑下来,鞋子都跑丢了,他声称在山顶看到了石墙、碉堡,还有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 这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小山村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老黑河山,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村民们世代在山脚下耕作,从未有人踏足山顶。 难道真的有土匪藏匿于此?这个疑问像阴云一样笼罩在村庄上空。村干部不敢怠慢,立即将此事上报。 当地政府接到报告后,虽然觉得匪夷所思,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组织了一支队伍上山调查。 队伍由历史文物专家和几名特警组成,他们带着工具和武器,踏上了前往老黑河山顶的征程。 老黑河山,名副其实,山路崎岖,草木丛生。调查队一路披荆斩棘,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山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并非想象中的土匪窝,而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石头城。 石头城东西两侧城墙分别长约164米和155米,南北城墙各长132米,总周长约583米。城墙高1.5米至2.5米不等,全部由土石垒砌而成,南北两侧各有一道城门。 城墙外,一条宽5米、深1.2米的壕沟环绕,易守难攻。 城内,水井、石屋、掩体、石堆、火炕、地窨子等遗迹散布,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区域。城外,上百座类似碉堡的建筑物星罗棋布,居高临下,射击孔工事布局严密,孔洞深邃,仿佛仍在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硝烟。 陈文序看到的“枪口”,其实是碉堡上一些废弃的木头和钢筋,在光线昏暗的树林中,确实容易被误认。专家们初步判断,这片遗址建造于抗日战争时期,规模之大,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石头城内,散落着一些三四十年代的废弃油桶,还有一排子弹,子弹上刻有“抗联工厂生产”的字样。金属探测器进一步探测,又发现了铁丝网、板斧、搪瓷茶缸、脸盆、刀具、铁蒺藜、手套等物品。 这些遗物,无声地证明了这座石头城的身份——东北抗联的密营。 查阅伪满洲国时期的地图,老黑河一带赫然标注着重要标记。 文献记载也显示,老黑河地区曾是东北抗联二军军部,以及二军二师、六师的重要游击根据地。从1935年到1938年,这里曾建有十几座密营,包括住址、防御工事、医院、枪械所、被装厂等,是抗联战士们战斗和生活的家园。 老黑河山石头城的发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填补了东北抗联史研究的空白,也为研究东北地区的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座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石头城,见证了东北抗联战士们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岁月。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如今,硝烟散尽,和平的阳光洒满大地。老黑河山石头城,静静地矗立在山巅,像一位沉默的老人,守护着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等待着后人去探寻、去铭记。 这段尘封的历史,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