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年的双减到25年中考取消小四门,再到今新教材改革,说明中国的教育改革迎来了新的拐点。
不久前,国家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纲要》还提出了“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再一次强化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
我还看到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关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开展大规模因材施教释放学生禀赋的提案》中,建议制定科学分流指南、构建灵活选择的学业发展环境、通过技术途径开展教育系统资源和能力提级、引导综合视角定义人才,重点推动评价体系改革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还特别强调,从初中阶段开始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通过AI赋能和数字化助力,释放学生禀赋。
大家可能发现了,《纲要》和李书福都提到了在初中阶段因材施教、释放学生禀赋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相信戳中了很多家长与中学生的痛点。为什么这么说?
初中时期,是学生心智成熟的关键期,繁重的课业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近几年,青少年抑郁率陡然攀升,学习压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这种学习压力,来自我们的全科标准。
教育不是生产标准件,制造一批出厂一批,都按照一个模子、一个标准来。
学生的个体差异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科学的分流和筛选机制,从而错失了不少有单科天赋或多课天赋的学生,因为我们升学教育的全科标准,造成了人才浪费,全科天才哪里那么好出?相信没有哪个领域或者行业会要求全科人才。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和CEO王兴兴,考研就是因为英语不好,没有考上浙大,滑档到上海大学。其实这种现象在全国还是比较普遍。
现在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李书福如此强调因材施教、释放学生天赋这个话题?因为学校、家长、学生,都陷入了“稀缺陷阱”,为了成绩和升学,把所有精力用在啃书本上,忽视了其他能力和特长的开发。兴趣与禀赋被“标准化流水线”碾碎。
但真正要让中国教育实现因材施教和释放学生禀赋,要解决的还是上层设计,推进评价体系、筛选机制、学科分流等方面的整体改革。
当然了,对于教育改革来说,这还只是一个很微观的角度。《刚要》在免费教育扩围、“双减”、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强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教育大变革。希望教育改革的红利早点落到这些孩子的身上,
#李书福建议初中阶段开始因材施教#
初夏真好啊
谁说不是呢,语言天赋好的英语遥遥领先,没语言天赋的人大量精力花在英语上,结果要么英语有起色,要么牺牲了其他科目换来英语的好,更甚者因为英语这一科目糟蹋了其他科目。很多人偏科就是这样子。
一叶知秋
教培机构最喜欢啊,今天刚给孩子报了地生中考冲刺1对1,7200大洋,我一个月工资也才勉强够,没办法,卷啊。
一叶知秋 回复 02-20 17:44
机遇?你懂啥叫机遇?你不会以为机遇是仰个脸等天上掉馅饼吧?机遇是双向奔赴,你努力寻找,而他出现在你寻找的过程中。你多大了?小p孩吧?
用户10xxx77 回复 一叶知秋 02-20 21:51
嗯嗯,你说的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