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男子跟家族中的亲戚们聚餐喝酒,谁也没有劝酒,但男子不知不觉中就喝多了,后面喝酒的亲戚将男子送回家,谁知,男子在家中因呕吐窒息不幸身亡,妻子认为同饮者灌酒和劝酒,丈夫是被逼无奈才喝酒离世的,她将一起喝酒的人告上法院,要求他们承担赔偿责任。法院会怎么判?
(来源:纵览新闻)
据悉,男子吴某受到家族亲戚邀约,欣然去聚会喝酒。
李丽知道丈夫吴某酒量不好,平时很少让他喝酒。但这次聚餐是亲戚们组织的,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谁料在饭桌上,高朋满座,气氛热烈,大家聊着家常,偶尔举杯碰酒。
吴某性格豪爽,虽然不善饮酒,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他一杯接一杯地喝。渐渐地,他的脸变得通红,话也多了起来。
聚餐结束后,吴某已经明显醉酒,走路都跌跌撞撞,一起饮酒的亲戚们看到如此,只好扶着他,将他送回了家。
他们把他放在沙发上,好在李丽在家,他们让她多照看一下,吴某迷迷糊糊地说了一句:我没事,你们先走吧。亲戚们见他还能说话,便放心地离开了。
李丽看着吴某躺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她轻轻叫了几声,但吴某没有任何反应。李丽以为他只是睡得沉,便没有多想,就去洗漱。
等她洗漱完回到客厅,发现吴某的姿势有些不对劲。他侧躺在沙发上,嘴角有呕吐物。
李丽心里一紧,赶紧上前查看。她发现吴某的呼吸很微弱,身体已经冰凉。她惊慌失措地拨打120,但急救人员赶到时,吴某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丈夫的骤然离世,对李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她难以释怀,认为都是这些亲戚强行给丈夫劝酒和灌酒,悲剧才发生,吴某很少喝酒的,以前都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偏偏这次出了意外,都是跟同饮者有很大的关系。她要求跟丈夫一起喝酒10多个人要个说法。
她找到那些和吴某一起喝酒的亲戚,质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好好照顾吴某,为什么要让他喝那么多酒。
亲戚们也感到非常愧疚,但他们辩解说,吴某当时还能说话,他们以为他只是喝多了,休息一下就会好。
李丽无法接受这样的解释,她决定将这些亲戚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也为丈夫讨回公道。
面对李丽的控诉,10多个同饮者表示,他们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辩称:第一,李丽称他们是因为劝吴某喝酒喝灌酒,才导致他离世,这全是她主观说法。
第二,他们同饮者都是开车的,他们没有劝酒,也没有强迫吴某喝酒,而且还把人送到家中,交给家人照顾,已经到位了,这不算是他们的责任了。
第三,吴某的死亡是意外,他们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在怎么判?10多个同饮者要不要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本案中,判断10多个同饮者要不要承担责任,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存在过错,如果有,
如劝酒、灌酒、未尽到护送义务等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实际上,同饮者在饮酒过程中没有劝酒、灌酒等不当行为,并且在饮酒后尽到了合理的护送、通知、照顾义务。
综上,法院认为同饮者没有劝酒行为,并且将吴某送回家中,尽到了通知和护送义务,因此同饮者不承担法律责任,并驳回了李丽的一切诉求。
明知对方不宜饮酒,仍劝其饮酒才需要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1189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同饮者明知对方患有不宜饮酒的疾病,但仍劝其饮酒,导致对方发生意外,同饮者需承担责任。
酒虽然是不错,但是不要贪杯,一定要适而可止。
无论何时何地,时刻提醒自己:适量饮酒,不劝酒,不灌酒,尊重他人的选择,关心他人的健康。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