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国、阿根廷等国退出,世卫组织缺钱了!秘书长谭德塞说:世卫组织希望继续运转下去,就必须提高会员国的会费。特朗普上任首日就签了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并且不会缴纳拖欠的29.3亿美元会费。 美国作为曾经世卫组织的最大资金贡献者,承担着18%的会费,高达约2.06亿美元,每年还通过自愿捐款额外提供年均超10亿美元。现在这一退,世卫2025年预算缺口可能达到7-10亿美元。 更阴险的是,美国同步暂停全球卫生援助,致使50国艾滋病治疗中断、缅甸6万人无法获得脊髓灰质炎疫苗。 这种“断供+撤资”的组合拳,一方面是想瘫痪世卫功能,为美式单边主义开路。再就是特朗普不想花这些“冤枉钱”,觉得没啥意义。 阿根廷总统米莱抱紧美国大腿,紧跟美国步伐,以“主权不容干涉”为由退出世卫,虽然830万美元年捐款微不足道,但政治意义更大,开了这个头,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继续退群的。 米莱政府同步威胁退出《巴黎协定》,宣称“气候变暖是骗局”。这种“退群”连锁反应,实际也是霸权体系对多边主义的破坏。 一方面是美国和阿根廷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世卫组织也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首先是财政畸形依赖。世卫75%的预算,来自20个主要捐助国的自愿捐款,其中美国独占18% ,是妥妥的榜一大哥。这种“大户主导”模式,使世卫沦为金主的政治工具。 2023年谭德塞迫于美国压力,要求中国提供新冠溯源关键数据,却对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避而不谈。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事件中,也没有采取明确立场,它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很难服众。 其次是资金滥用。2018-2019年度世卫支出中,人事费用占比41%,差旅费8%,而医疗物资采购仅4%,真是只干“人事”,不干正事。 特朗普曾抨击“世卫官员坐头等舱开会”,直指其官僚腐败。尽管谭德塞宣布削减差旅、冻结招聘,但治标不治本。 为应对现在的财务危机,世卫推出两项核心策略。 一是会费改革。执行委员会建议2026-2027年将各国分摊会费提高20%,目标是到2030年将会费占比从16%提升至50%。这意思就是交更多的钱,但多交的钱,是应该交的,义务交的,而没有了钱权交换的权利。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会费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相对避免之前美国的“金主霸权”。 但德法等国要求“按实力分配话语权”,试图以增资换取决策主导权,其实就是想像之前的美国一样。 二是地缘利益交换。2025年1月,世卫与非洲联盟签署协议,承诺将50%资金用于非洲疾控中心建设,以此换取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国的会费支持。 而中国在作为世卫大国,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操作呢? 1.量力而行的有限增加会费,但合理提出要求。 中国可将会费占比从当前12%提升至18%,但必须附加条件。比如成立“发展中国家卫生基金”,确保50%资金定向用于非洲、拉美公共卫生建设。 这里既是客观上确实需要帮助的地区,也是中国本身想继续搞好关系的地区,资金花在这里,算是花在了刀刃上。 还有就是设立“溯源公正委员会”,调查美国生物实验室与新冠疫情关联。查不查出来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世卫组织表态,不能既让中国出钱,还让中国背锅, 2. 推动中医药标准纳入世卫疾病分类体系(ICD-12),在东南亚、非洲建立中西医结合抗疫中心。同时,以“健康丝绸之路”对接世卫项目,输出中国疫苗、医疗AI诊断系统。 这既可以更好地将中国能量注入,更好地帮助世卫组织开展工作,还可以扩大中国技术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3. 规则重构,另起炉灶。联合金砖国家筹建“全球卫生治理联盟”,建立独立于世卫的疫情预警、物资储备和疫苗分配体系。 这并不是说要跟世卫组织对着干,而是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让他们觉得有竞争和监督对比压力,可以促使他们内部优化;二是如果以后世卫组织真不行了,咱们能继续带着大家顶上去。 中国一直是负责任的大国,但不是冤大头,世卫组织咱们可以适度地帮,但不能白帮。同时也得未雨绸缪,做好一些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的准备。
近日,世卫组织向某个东方大国索要2亿美元会费,并要求额外支付4000万美元罚款。
【357评论】【1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