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泰国曼谷时,驻扎在此的大阪第四师团官兵个个面色红润,和那些在战场上饿得皮包骨头的其他日军部队形成鲜明对比。这支号称"商贩军团"的部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走完了整个战争历程。 大阪平原上流淌着130多公里的淀川河,千百年来这条河流就像血管一样,把各地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这座商贸之城。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大阪早早成为日本商业中心,街巷里挤满了讨价还价的商贩和精明的顾客。这里的人不迷信武士道精神,更相信手里实实在在的银元和买卖经。 1930年代组建第四师团时,其他地方的征兵处都在宣传"效忠天皇",唯独大阪的征兵站挤满了带着算盘来报名的商铺老板和小商贩。 军官们也很少是武士后代,多是些会用算盘记账的生意人。当其他师团都在取"熊"、"虎"这类威风凛凛的代号时,他们偏偏选了"淀"字——既取自家乡的淀川河,又暗合"如鱼得水"的吉利话。 这支"商贩军团"在日军里创下独特的"三不原则":不做无谓牺牲、不参加没把握的仗、不追击穷途末路的敌人。 1939年诺门罕战役就是典型例子,当时关东军要和苏联红军开战,其他部队接到命令就往前线冲,第四师团却拖拖拉拉找各种理由:有的说装备要检修,有的说补给线没准备好。 结果他们用八天才走完别人四天的路程,等磨蹭到战场时仗都打完了,又赶紧全须全尾地撤回驻地。 1944年徐州会战期间更让人哭笑不得。中国军队大白天在公路上行军,第四师团的部队就在路边生火做饭。上级质问他们为何不攻击,指挥官竟回答:"没收到截击命令"。 后来在长沙会战当主攻部队,刚进城就被打了出来,搞得其他日军部队都不愿和他们并肩作战——中国军队听说对手是第四师团,士气立刻高涨。 最让人称奇的是在泰国驻防的两年。其他日军在东南亚打仗打得焦头烂额,第四师团却在曼谷安安稳稳过日子。 他们和当地人做买卖搞物资交换,把军需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每颗子弹、每袋大米都登记在册,后来日本国内物资紧缺时,他们部队里还能保证吃穿不愁。 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别的部队还在犹豫要不要顽抗,第四师团已经麻利地办完所有投降手续。 他们既没销毁装备也没闹事,把所有物资整整齐齐交出去,还创下日军南方军里最快的回国速度。 回国后这些"商贩兵"们迅速回归老本行,大阪街头又多了不少会做生意的退伍兵。 这支特立独行的部队给人们留下深刻启示:当整个国家陷入战争狂热时,保持清醒头脑和务实精神是多么可贵。 大阪人用商人特有的精明,在残酷战争中找到了独特的生存之道。他们或许不符合传统武士形象,但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珍视,让这支部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笔。
1948年,华野终于挺直腰杆了,张灵甫早就挂了、胡琏升官调走了,令粟裕寝食难安的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