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封神演义》里的很多神仙一样,哪吒也是从佛门改投到道教阵营里去的。当代学者刘逸生,在《仙乎佛乎——有趣的哪吒》一文里考证哪吒的来历,明明白白地说,哪吒本来是佛教的神,在中国,他的名字最迟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唐代的一份文献记载说,长安西明寺有个严守戒律苦修的和尚,名叫宣律。某一次晚上出门,宣律一脚从台阶上踩空了,这时候,他忽然发觉有人捧住了自己的脚。仔细一看,是一个少年,询问之下,少年自称不是普通人,而是毗沙王的儿子哪吒太子。因为感动于宣律的虔诚,所以特地要守护他的平安。 不过,哪吒更详细的故事,书里没有讲,只是摆明了身世,是佛教守护神之一的毗沙天王的儿子。 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把自己的骨和肉劈砍剔除下来,还给爸爸妈妈,然后现出本来的样子,展现出了不起的法力神通,为父母讲授佛法。 你看,还是语焉不详。而且,从这段描述分析,哪吒好像还托生在人间走过一遭,这一对肯定被吓坏了的父母,是他需要点化的对象,这就有了一点后来故事的雏形了。 那么,毗沙天王又是什么人呢?刘逸生指出,佛教寺庙常见的四大天王其中的一个,就是毗沙天王,又叫多闻天王,主镇守北方,职责是保护佛法。毗沙天王既然可以娶妻生子,就不是和尚,只是护法神而已。这对跟佛法有缘的夫妇,被不知为何托生而来的儿子哪吒这么一弄,大概也因此变成了佛教的信徒,还当上了守护神。 讲到这,大概你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在《封神演义》里,哪吒的父亲明明是陈塘关太守李靖,怎么又变成了多闻天王,这不是明显有矛盾吗? 李靖与毗沙门天王身份的汇流 李靖本来是唐朝人,偏偏穿越到了商朝末年,现在又跟本来是“魔家四兄弟”原型的四大天王搅和在了一起,这笔账是不是太糊涂了? 我 你看,尽管四大天王并列,但在中国历史上,统领北方的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多闻天王,是他们四个之中地位最尊崇、信仰者最多的,很多时候,还能得到单独供奉的待遇。在唐代,不仅在城门楼立毗沙门天王像,在寺院塑像立碑,在石窟寺刻石造像,还有专门建造的毗沙门祠堂。甚至,混黑道的小流氓,还会把毗沙门天王的像纹在身上,触犯法律后,官府不敢轻易动刑。 你如果熟悉“风尘三侠”的故事,多半知道,李靖是唐朝开国名将,战功彪炳,去世后,被封为卫国公,也是一个战神般的存在。民间修建了李卫公庙,专门供奉他的神灵。 总之,在唐代,李靖的传说很多,甚至有人认为他已经成仙,可以代替龙王行雨,能够保佑出师大捷。久而久之,李靖这个中国战神,就跟从印度辗转而来的毗沙门天王混杂在一起了,被认为是天王转世,连着法宝和儿子哪吒,都归到了他的名下。 寻找哪吒出身佛门的证据 《封神演义》里,关于李靖和哪吒这对冤家父子的恩怨情仇,几乎可以自成段落,是一段非常完整的故事。但我们也得知道,从他们两位被搭配成父子到故事成型,也经历了不短的过程。 到了元明两代,这一时期,不管是民间演出的杂剧,还是《南游记》《西游记》等等神魔小说,都在一点点地为哪吒故事添油加醋,直到《封神演义》成为最后的集大成者。 明代编撰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是一本各路神仙佛道人物的大汇编,其出现还要早于《封神演义》。在这本书里记载的哪吒故事,已经很接近完整版本了,但还残留着不少哪吒出身佛门的证据,认真读一读,就很容易抓个现行。 我之所以说《封神演义》是“集大成者”,首先是因为它把这个顽劣孩童闯祸引发的惨剧,讲得首尾完整,结构严密。还有一个理由是,这本书还把哪吒彻彻底底地给道教化了,涉及佛教的成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从此之后,哪吒不仅是道教的神,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形象。 但凡对佛教有点了解,你大概率知道,莲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预示着洁净,也预示着重生。而且,莲花跟佛教的关系非常深,因为佛陀在诞生的时候,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花。此后,莲花就成了佛教的象征和标志,于是,佛界也叫莲界,佛经也叫莲经,佛座也称莲台。如果你去佛教寺院,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建筑上雕有莲花,很多装饰品上,也有莲花的纹样。 我觉得,这也是哪吒本来是佛教弟子的一个小小证据,是道士们千方百计把哪吒纳入自家门下时,没有消除干净的蛛丝马迹。 讲述完上面这些故事,你得真心佩服小说家的本事,原本也就那么回事的哪吒,经过这一番脱胎换骨,故事丰满,人格独立,成为了整部《封神演义》里最有血有肉的人物之一。 而且,你是不是有个感觉,哪吒这个剖腹、剜肠、剔骨肉之后再生的举动,简直就像是创作《封神演义》的一个隐喻。作者下了狠手,想方设法地跟佛教撇清了血缘干系,创造出一个圆满自足的神仙世界来,不过,你只要够细心,还是会发现,打断骨头连着筋,与生俱来的血脉,还是不能完全割断的。 好了,今晚就聊到这里吧。一步一莲花,一梦一如来。
也就是老龙王,忽悠完孙悟空,再忽悠天命人。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