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如其竞选期间的承诺,按部就班对各国祭出关税战,印度总理莫迪、日本首相石破茂先后携带大礼包去华盛顿拜码头,北京不但不为所动,还推出制裁手段予以反击,看来北京胸有成竹,已备妥18套剧本做好周全的准备。”台媒今天发文如此写道。
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底气?为什么能平视美国?文章认为,中国与美国已经是平起平坐的两个超级大国,正如特朗普政府最强硬的对华鹰派美国务卿鲁比奥所承认的中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其将中国描述为“美国迄今面临的最强大、最危险的势均力敌对手”。
文章认为,中国不是过去的日本、德国甚至苏联,中美超级大国的竞争必定是马拉松式的长跑。全球目睹美国的战略退缩与转向,纷纷改善与北京的关系,调整国际贸易与全球治理模式。
中国是不是超级大国?见仁见智。不过,中国在美国眼中的地位确实复杂且重要。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在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与过去的日本、德国和苏联相比,中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经济实力上,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且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美国无法轻易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在科技崛起方面,中国突破美国的封锁,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进步,使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在电动车、无人机、再生能源、电池技术、高铁等项目已独步全球,DeepSeek横空出世,连特朗普都直言是对美国科技的“当头棒喝”。
而强大的制造与科研能力也让中国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在航太、造船与第六代战机等领域都做出成绩,成为超级大国坚实的后盾。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步伐加快,尤其在海军和导弹技术方面,增强了其区域和全球影响力。
此外,中国外交策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扩大了其全球形象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在美国眼中是一个综合实力强大、难以遏制的对手,两国关系将在未来继续影响全球格局。
但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强大自己并不是为了超越谁、取代谁,而是为了超越自己,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让世界更加和平。
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多方位压力时,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以坚定的态度和务实的举措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的应对策略包括:坚持开放合作,反对脱钩断链;推动多边合作,分散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反对经济胁迫,通过外交对话和法律手段反制美国滥用“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例如通过《反外国制裁法》等国内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面对美国的科技打压,中国强化自主创新,突破科技围堵,集中资源突破芯片、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卡脖子”领域,推动国产替代。
中国再外交上坚定与灵活并重,坚决维护核心利益,在台湾、南海、涉疆、涉藏等问题上明确划出红线,反对美国干涉内政,同时管控分歧,防止冲突升级,坚持平等对话原则,不屈服于压力。
尤其在加速军事现代化方面,中国发展航母、隐身战机、高超音速武器等尖端装备,提升区域拒止和反干预能力。 总之,中国不主动对抗,但绝不退让。中国始终强调“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但也明确表示“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中国外长王毅2月14日慕尼黑安全会议把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态度讲得更清楚,讲得铿锵有力。王毅表示,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新中国就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气度、中华民族的品格。“任尔西东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如果美方不愿意,执意还要打压中国、遏制中国,我们必将奉陪到底。”
王毅外长的谈话,说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喊出了中国人的实力,激起了两岸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中美的竞争将是长期的,最后谁赢谁输?还是双赢?新加坡知名外交家、战略学者马凯硕研判,中国与美国玩游戏,从长远看,中国会赢。他还说,中国自1949年以来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点:坚持与世界融合,坚持务实主义。而美国玩单边主义,充当世界警察,在全球霸凌霸道霸权,失道寡助。
中美竞争的关键,在于实力底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惩前台北县长周锡玮最近所言:“中国大陆早在30年前就开始对美国如何打压、围攻、消弱中国有危机意识,就洞悉美西方做法。中国人知道,科技、军事、工业制造能力、法治道德标准输给别人,就一定败;但中国大陆正是从这4个方面入手准备,到现在真正强起来了,才有了与美国上桌谈判的底气与资本,可以与美国较劲。”至于美国想阻挡中国统一,插手台湾问题,“中国大陆十八般武艺都准备好了,美国没资格谈台湾问题,也谈不了,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统一是必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