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战士攻打越军阵地之际,枪突发故障。情急之中,他竟徒手攥住敌人滚烫枪管,刹那间,手上发出“滋滋”声响。 山雾弥漫的战场上,枪声此起彼伏。在越军20号高地和21号高地之间的一处隐蔽工事里,一场生死较量正在上演。我军战士罗正和面对越军机枪手的威胁,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他徒手抓住了敌人正在射击的机枪滚烫枪管。滚烫的金属烙铁般灼烧着他的手掌,发出刺耳的"滋滋"声,空气中弥漫着皮肉烧焦的气味。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在此之前,六连的战士们刚刚攻下了20号高地。彼时战场形势盘根错节,虽20号高地之制高点已为我军所占据,然山背坡面依旧处于越军掌控之中。更为棘手的是,越军于20号与21号高地之间设置了一处机枪火力点,其不但威胁我军在20号高地的防御,而且阻滞部队向21号高地推进。 六连连长找到一排长时,罗正和正在整理装备。透过迷蒙的山雾,连长指着山背的方向,简要说明了任务要点。原来,由于地势的特殊性,山顶的雾气稀薄,而山背却笼罩在浓雾之中。这种地形条件给了越军极大的优势,他们能够清晰地观察高地上的动静,而我军却难以准确定位敌人的火力点。 战前动员会上,罗正和和战友们仔细研究着地形图。作为六连一排三班的班副,他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一名老兵回忆起在训练场上的投弹经历,说罗正和总是能精准命中目标。另一位战友则提到他在射击训练中百发百中的成绩。这些平日里的点滴积累,让战友们对即将展开的战斗充满信心。 行动开始后,排长首先命令部队向越军可能藏身的区域发射了数枚火箭弹。随后,一班和三班分别从左右两侧展开迂回。然而,隐藏的越军立即展开了猛烈的火力反击,将两个班牢牢压制在半山腰的位置。子弹呼啸而过,打得地面尘土飞扬。 在这种情况下,罗正和主动请缨,决定独自探查敌情。他带上一挺机枪,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开始向山下匍匐前进。锋利的荆棘划破了他的军装,在皮肤上留下道道血痕。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一条意外的交通壕,这或许就是打开战局的关键。 第一部分到此为止,故事悬念由此展开。从训练场上认真刻苦的战士,到战场上临危不惧的英雄,罗正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的担当。而那个惊心动魄的抓住敌人滚烫枪管的场景,将在后文中得到完整的展现。 顺着发现的交通壕,罗正和弯腰前行。身后的战友们按照他的指示,也陆续从荆棘丛中转移到了这条隐蔽的通道。入伍时的场景恍然浮现,三年前的军营里,20岁的罗正和在宣誓台前庄严宣誓,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军人。如今,他正用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誓言。 穿行在曲折的战壕中,前方逐渐显现出一个圆形的土包工事。透过稀薄的雾气,罗正和看清了越军的机枪火力点。一挺机枪正架设在工事中,不断向山坡上倾泻着弹雨。在班长教导格斗技巧时常说,战场上一秒钟的迟疑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想到这里,罗正和迅速做出判断,拿出一颗手榴弹,稳稳地投向了敌人的阵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罗正和作出了令人惊讶的选择——他猛地抓住了敌人正在射击的滚烫枪管。烫伤的剧痛让他的手掌发出阵阵"滋滋"声,但他死死握住不放。危急关头,他脚下的钢板鞋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这双原本用于防备越军竹签阵的特制军鞋,此刻成了制胜的关键。一记迅疾的飞踢,正中敌军机枪手的要害。 战斗结束后,罗正着手清点缴获的武器:一挺轻机枪、一支冲锋枪,外加一门75无后坐力火炮。没有时间过多停留,他立即架起缴获的武器,为正在攻打21号高地的二三排提供火力支援。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21号高地很快被我军占领。 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罗正和过人的勇气,也体现了他在部队严格训练中练就的过硬本领。战后,组织对他的突出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破格提拔他为排长,并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这个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真实故事,成为了军营中激励官兵的生动教材。罗正和以实际行动表明,当祖国有需求之时,人民军队的战士永远可冲锋在前,以热血和勇气捍卫国家尊严。那双被烫伤的手掌,不仅留下了永久的印记,更镌刻下了一名军人的无畏与担当。
1979年,在攻打78号高地时,19岁小战士岩龙突然消失,结束战斗后却又出现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