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名美国华裔女记者活跃异常,极力诋毁中国形象,可不久之后,她深爱的美

夜色晨曦微醺时 2025-02-15 18:06:30

2018年,一名美国华裔女记者活跃异常,极力诋毁中国形象,可不久之后,她深爱的美国却做出了一个令她痛心的决定——撤掉了她母亲的呼吸机,在绝望之际,她不得不向中国人民寻求帮助。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0-04-11?关于“曾因“中国面孔”被乱港分子骚扰……”的报道) 在樊嘉扬的心中,美国一直是一个遥远而璀璨的梦,2003年,年仅18岁的她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那时的她,带着一丝紧张和好奇,开始了她的美国之旅,樊嘉扬抵达美国的那一刻,她被眼前的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道所震撼。 初至美国的激动心情,很快被现实的骨感所冲淡,樊嘉扬面临着语言不通的壁垒,以及文化背景的隔阂,这些无形的障碍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与困惑。 她深知,若要在异国他乡立足,她需要投入比常人更多的汗水与坚持,决心融入新环境的樊嘉扬,开启了英语学习的艰难征程。 她每日与词典为伴,从最基础的词汇入手,逐字逐句地累积,她的生活被英语填满,每一刻都在为跨越语言的鸿沟而努力。 她模仿美国人的发音,观看美国电影,试图从中找到融入的秘诀,她甚至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学说美国俚语,幻想有一天能彻底摆脱“外国人”的标签。 历经岁月的磨砺,樊嘉扬在美国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机构谋得了记者一职,但为了博取更多的眼球和认同,她有意选择了一些关于中国的负面题材进行报道。 在樊嘉扬的报道中,中国被描绘成一个问题重重的社会,而她自诩为勇于揭示所谓“真相”的斗士,这样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周围人士的不满和批评。 朋友们纷纷劝她要客观公正,不要为了迎合西方而丧失自己的原则,可此时的樊嘉扬已经深陷其中,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对众人的劝说置若罔闻。 远在异国的樊嘉扬,在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焦虑和急切充斥着她的心头,但由于工作的束缚,她无法立即回到母亲身边。 每日的电话成为了樊嘉扬了解母亲病情的唯一途径,每一次通话都让她心中的愧疚和忧虑更加深重,随着疫情的不断恶化,医疗资源变得极度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樊嘉扬的母亲成为了医院决定撤掉呼吸机的对象,以便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救治其他病情更为危重的患者,这一决定对樊嘉扬来说,如同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 她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却发现自己对此无计可施,在绝望的深渊中,樊嘉扬向中国的同胞们伸出了求助之手,希望能在这片她曾经批判的土地上,找到一丝拯救母亲的希望。 她希望得到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帮助她将母亲转移到更好的医疗环境中,可她的求助视频却遭到了冷嘲热讽,许多人指责她曾经的背叛行为,拒绝伸出援手。 面对众人的指责,樊嘉扬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在深刻的自责中,她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寻求心灵的救赎,这个故事,虽然以樊嘉扬的悲剧为基调,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0 阅读:0
夜色晨曦微醺时

夜色晨曦微醺时

夜色晨曦微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