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I 技术发展,算法工程师成为互联网大厂高薪争抢对象,人工智能专业也吸引大批学生报考。但该专业究竟是高前景还是高风险,值得探讨。
2018 年,教育部发布相关计划,35 所高校率先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 年新增高校数量达峰值,截至 2023 年,40.67% 的普通本科高校开设此专业。不过,随着学科布局饱和,资源向 985、211 高校倾斜,部分双非院校仍在师资与课程设置上挣扎。
人工智能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学生需是 “多面手”,既要数学好、编程能力强,又要学习机器学习等课程。然而,该专业学习并不轻松,写作业、debug 困难重重,且在部分层次偏低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存在缺实践、教学内容过时与方式固化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杂乱肤浅。
尽管人工智能工程师平均月薪高达 22003 元,位居企业招聘薪酬榜首,但高薪伴随激烈竞争。毕业生不仅要与计算机、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竞争,企业招聘要求也极高,算法研究岗和应用开发岗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岗位比例分别达 45.1% 和 41.9%。因此,不少学生选择深造提升竞争力。最终,行业呈现金字塔结构,顶尖人才风光无限,普通学生求职艰难,甚至只能从事数据标注等基础工作。人工智能专业看似前景光明,实则对学生的学业与职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