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搬运工系列之樊登老师“帆书”讲书系列之——《早安,怪物》(12)…… 讲书人简介: 梁秋阳 《奇葩说》明星辩手、临床心理学研究者、畅销书作家 你将获得: ★走进5段真实人生,感受绝境中心灵强大的复原力 ★学习心理咨询的疗愈机制,掌握陷入内耗时的自助技巧 ★见证主人公的成长,激发自身反抗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生命力 书接上回 这样的时刻在心理咨询中是非常珍贵的,它有点像禅宗故事里那些顿悟的瞬间。其实道理写出来,我们都觉得平平无奇,但是在那一刻某些东西击穿了亲历者的内心,使得真正的成长得以发生。在这次观影之后,彼得像一个从梦中惊醒的人那样重新开始投入生活,在两件事情上产生了巨大的进展。 第一件事情是,他开始关注到周围人的虐待行为,开始试着明确自己的边界,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比如,彼得试着遵循咨询师的建议,在母亲当着自己的面言语攻击他人,或是嘲笑自己是“堕落的搞音乐的人”的时候,他会告诉母亲自己很爱她,但不接受她这些做法,然后起身离去,并且在两周内不与母亲联系。一开始,彼得消极地认为自己可能永远无法改变母亲,但随着时间过去,他惊奇地发现自己获得了姐姐一家的支持,并且母亲也渐渐学会了如果要和儿子好好相处,那么有些话就不该说,有些事就不能做。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了彼得的工作中。除了母亲之外,他也开始意识到乐队主唱一直以来都在不公平地对待他。他之前一直很纳闷,明明大家一起组乐队,为什么主唱可以买得起房子,而他穷到需要靠兼职给钢琴调音来补贴生活。现在,他终于不再对自己受到的欺骗视而不见,鼓起勇气与主唱对峙,并带着乐队的另一名成员单飞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新乐队。 这些尝试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非常不容易。要知道,当儿童身处彼得这样存在虐待的家庭,长大后往往很难确立边界。由于父母从未倾听过他们的需求,他们从内心深处根本不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会允许他们制定自己的交往规则。网上所谓的“讨好型人格”,有时候也来自于此。他们得通过刻意的学习,才会明白自己不必执行每个人的每一项指令。 彼得开始做出改变的第二件事情,是他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和感受与人近距离相处的过程。由于前面提到的充满创伤的童年,彼得在长大后试图与人发生亲密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人格解体”的症状,即仿佛意识突然离开了身体,感觉不到任何感受与情绪。 但在明白这一切不过是创伤而非自己的问题之后,彼得开始能自然地展现出他的温柔和善意。他试着与酒吧认识的女孩聊天、写信和见面,主动对喜欢的人表达好感,在新结交的女朋友调侃自己的胸毛的时候,努力不把这些话理解为攻击。 最终,在38岁那一年,他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段生理上和精神上的亲密关系。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知识搬运工系列之樊登老师“帆书”讲书系列之——《早安,怪物》(12)…… 讲书
识赛谈生活情感
2025-02-15 06:42: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