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U20亚洲杯 首战国青2-1击败卡塔尔,这届国青,已经接近一支现代化的球队。一是整体的跑动和压迫初见成效,局部的配合也堪称亮眼;二是比赛场面终于摆脱了少数球星的单干,而是一个运转良好有序的整体;三是整体气质的升华,哪怕面对逼抢也能在大多数时候保持沉稳,这在过往并不多见。
杨希、依木兰-买买提和刘诚宇是表现最惊艳的三人。杨希在右边路不知疲倦的上下奔跑,提供了十足的活力。阶段性与身前的毛伟杰换位,为战术体系提供了更丰富的潜力。张琳芃老去后,中国足球终于等来了下一个往返能力突出的右后卫。
过去中国足球出产的所谓“技术流中场”,往往只能在国内比赛中展示下花拳绣腿,在大赛强度下则全然隐身。刘诚宇也体现了U21金靴的价值。除了进球,他的无球投入也相当卖力。
当然球队也是没有问题,主帅久尔杰维奇布置的战术固然在上半场成效显著,但下半场的调整,恐怕让在看台上考察的伊万科维奇看了都摇头。除了蒯纪闻无法坚持后做出的被动调整,剩下的换人名额,全部在80分钟后才用出。在场上球员体能下滑、失误增多而导致场面渐渐失控时,该有的变化在哪里?当对方在迫近比分后遣上生力军意图反扑时,相应的反制又在哪里?
战术的问题,还不止后手应对的迟缓。毛伟杰、蒯纪闻、王钰栋三人名气和履历光鲜,但实际共存效果成疑。久帅的思路,是安排蒯纪闻向两个边路靠拢,制造进攻强侧。
但如此一来的问题在于,三个强点中总有一人处在无球状态,游离于比赛之外。蒯纪闻的视野不足,导致两个边路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近乎完全处于割裂状态。再考虑到毛伟杰和王钰栋都不以无球能力见长,即使在弱侧出现机会,也最终落成镜像的阵地战。
一支球队的战术,是让头号球星“坐牢”,那一定是需要改变的。这场比赛的王钰栋就是如此。上半场,他所在的左侧是弱侧,没有太多的机会。下半场,几次突破和分球还是体现了不错的水准。但作为头号球星,只踢好自己局部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够的。靠着体系顺利运转的上半场不会常有,王钰栋需要更加主动和果敢,更直接点说,要找回U17亚洲杯时3场3球的自己。
赢下开门红,但这届国青还远没有到十足乐观的境地。面对第四档的卡塔尔都如此艰难,又一次佐证了亚洲足坛的水深
老马不识途
小编行,小编做主教练吧!
上班那点事
下半场存在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体能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提不动了,技术动作变形。球传不到该有的位置。战术配合打不出来。前场人员的串联组织不起来。战术换人比较滞后,要想进前4名。需要更加努力和专注。预祝U20中国队好运。
名扬电器
分析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