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够得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吗?

网络天马行 2024-02-12 06:41:36

郭沫若是近年来在网上被骂的很惨的历史人物,他也是给中国打下文化烙印的文人。比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些经常被人引用的新典故都是因他而来。

那么,郭沫若本人,到底是像某些人伪造鲁迅的话那样“远看一条狗,近看是郭沫若”,还是够得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呢?我认为是后者。

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文人从军,在北伐时任中将政治部副主任。北伐军打下大半个江山之后,常凯申就翻脸,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举起屠刀大肆杀戮进步人士,当年党员的人数由六万多锐减到一万多。当时虽然白色恐怖,但是郭沫若不但没有任何危险,还是常凯申的收买对象。然而,郭沫若看到常凯申背叛革命,残杀工农,写下了《试看今日之蒋介石》进行训斥,结果被常凯申开除党籍,进行通缉。郭沫若也不屑于再做国民党员,而且在血雨腥风中和当时岌岌可危的GCD走到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且正式加入GCD。南昌起义失败之后,他开启了十年逃亡之路。

戎装郭沫若

也就在郭沫若逃亡那时候时间,那个现在还有很多徒子徒孙崇拜的公知鼻祖完成了由北大名教授到常凯申门下客的身份转换。

几年之后,日本入侵,民国的二号人物汪兆铭是明摆的投降派,一号人物也摇摆不定。公知鼻祖认为战必败,败必亡,即使丢失东北、华北,也绝对不能和日本作战。抗战发生之后,公知鼻祖去米国做了“不借款、不购械、不宣传、不募捐”,只负责领名誉博士学位的驻美大使。

抗战让常凯申对公知鼻祖心存芥蒂,却让郭沫若尘封十年之久的郭沫若重新焕发光彩。七七事变之后,逃亡日本的郭沫若毅然回国,国民党也宣布撤销对他的通缉,任命他为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再次佩中将衔。在抗战期间,郭沫若始终走在宣传战线的第一线,是宣传抗战阵地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思想左倾,两年后政治部被常凯申强行改组,郭沫若被迫辞去军职,改任纯民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对丢去有实权的官职改任闲职他并无介怀,继续从事抗战宣传,直到抗战胜利前夕,这个组织也被常凯申强行解散。

彻底丢官之后的郭沫若,只要他肯向常凯申低头,要求一高官职位实在是轻而易举,但他没有这样做。因此,他一直到解放后才再次成为公职人员。

解放后郭沫若的很多行为屡屡被今人嘲讽,其实大可不必。比如郭主将拆北京旧城,这可不是罪行。西方国家拆城墙比中国要早得多,欧洲很多国家工业革命之后就大拆城墙了。又比如挖掘长陵,古往今来挖掘皇陵不计其数,曹操都干过这事,郭沫若是为了考古而不是盗宝,应该赞而不是骂。

郭沫若和主席

建国后更让人争议的是郭沫若赞美斯大林、主席那些诗词,其实大可不必。郭沫若赞美斯大林和主席,是对英雄的崇拜,而不是阿谀奉承以求富贵。如鲁迅在《《骂杀与捧杀》》一文中说: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像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例如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

解放后,郭沫若写再多赞美诗,也不可能再升官的。当年常凯申对他再好,他都不会赞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