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即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学称其为“瘿”症,历史悠久,古医书已有记载。此病症状多样,包括情绪急躁、易怒、心悸、多汗、怕热喜凉、手颤、食欲旺盛但体重下降、肠鸣腹泻、肢体无力、眼球突出、眼裂增宽、甲状腺肿大等。
女性患者还可能月经不调。患者常面红、神态浮躁。舌象各异,有的无变化,有的舌红或光红无苔,舌苔或白或黄,或略厚。脉象以数为主,如弦数、细数等。
中医学认为,甲亢与肝密切相关。肝气抑郁则肝木亢盛,导致情绪急躁、易怒、手颤;肝开窍于目,肝经循行与突眼、甲状腺肿大有关;肝胆火盛则消谷善饥;
肠鸣腹泻因肝木乘脾,水谷精微为火所蚀,加之脾衰而泄泻,致肢体乏力;阳气亢盛则迫津液外泄,故多汗;木火相生,心火亦旺,致心悸、失眠、面红、惊惕、脉数。舌光红无苔者阴伤更重。
总之,甲亢病因病机在于肝阳亢盛,木横土衰,木火相生,灼阴液。治疗需从肝入手,我自拟治肝五法:
酸泻肝木、疏肝敛阴:用白芍、木瓜、乌梅酸泻肝木,柴胡、白芍疏肝敛阴。
强金制木:以沙参、麦冬、石斛、百合恢复肺金肃降,抑制肝木。
培土荣木:参、术、苓、草、扁豆、莲肉等健脾益胃,以养肝木。
滋水涵木:白芍、生地黄滋阴柔肝。
和阳熄风:桑叶、钩藤、连翘、黑山栀、丹皮等缓和阳气,平熄肝风。
甲亢治疗难点在于:患者常肠鸣腹泻、消瘦乏力,为脾虚之象,苦寒泻火易伤脾胃;腹泻重者补脾又恐益气助火;烦热面红、脉数舌绛为伤阴,纯用滋阴又碍脾运。
因此,酸泻肝木成为主要方法,既无苦寒伤中之弊,又有敛阴止泻之益。
临床常用方剂为:白芍、乌梅、木瓜、柴胡、沙参、麦冬、石斛、白术、莲肉、桑叶、黑山栀等。根据病情加减化裁。
除甲亢危象外,中药对轻、中、重乃至严重甲亢均有效,无副作用。重症患者服药4~5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特别是体重增长。
服药三个月病情稳定后,可配丸剂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关于突眼治疗,随病情好转,眼突、眼胀及眼裂增宽会有所改善。丸剂调理时加入白蒺藜、生牡蛎等更佳。白蒺藜治风明目,牡蛎软坚散结。
关于含碘药物如海藻、昆布等,临床体验表明其不能根治甲亢,长期大量服用反而可能使甲状腺变硬。重症患者初治时可酌加海藻、昆布,但服药10日左右应停用。
关于缓解心率问题,中药治疗甲亢时心率缓解较慢。脉数为病进,脉缓为病退。治疗需酸泻肝胆之亢,养气阴以补心营肺卫之虚。可在方剂中重用沙参、麦冬,加生地、生甘草、生龙齿、生牡蛎、枣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