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王氏,王室后裔最多的姓氏。它的主要来源是姬姓,同时还有其它的来源,如:妫、芈、子姓,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过来的。另外还有一种:由“复姓”改为“单姓”的。远古时,夏商周三代的首领被称为王,是社会上(一个国家)至尊之位。
在中国和世界上,王姓的人口早已经超过一个亿了,王姓的来源也很多,详细分析共有六大类和几十种来源。
姬姓之源1.姬姓王(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周灵王之子,称王子晋,因谏被废,18岁去逝。其时,其子宗敬在西周朝中任职,他的后裔,被称为王姓。先秦时,生活在洛阳,秦时,大将王翦和其子王贲,助秦灭六国。其孙王离守长城。王离之子有王元和王威,分别迁徙到山西的太原郡和山东的琅琊郡。这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来源。
2.毕姓王(兰陵王氏)。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武王之弟受封毕国,称毕公高。他的子孙在晋国受封于魏,改魏姓。后又到山东泰安一带,直到汉朝初年,子孙魏卑子被封兰陵郡,因是周王室后裔,以王为姓。世称“兰陵王氏”。
3.周平王后裔(临猗王氏)。周平王死后,长孙姬赤继位,被胞弟篡权,周周桓王。姬赤逃晋国,他的子孙改姓王,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
4.周桓公后裔(王城王氏)。周考王之弟是姬揭,被封洛邑的王城(封地很小),后来国灭了,他的子孙迁徙到河南的伊川和昭汝,世称“王城王氏”。
5.燕太子丹后裔(北京王氏)。燕太子丹有个后裔叫姬嘉的,在西汉末年向王莽献符命,被赐姓王。世称“北京王氏”。燕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国,王室的祖先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兄弟。
子姓之源汲郡王氏。子姓王,是最早的王姓人。他们的祖先是商朝末年时的比干。比干是商纣王叔父,被劝谏被杀,葬在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以“王”字为姓。世代居住在祖先所葬之地,河南卫辉,也即以前的汲郡,后人称“汲郡王氏”。
妫姓之源虞舜生于妫地,他的子孙就以妫为姓,称妫氏。后来,周武王将妫姓封于陈地,至公子完,避难到齐国,改姓为田。他的后裔后来成为齐国的国君。秦灭齐后,齐王田建的孙子名田安的,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项羽失败后,田安失去北济王位。他的子孙又改为王姓。西汉末年的王莽出自北济王姓。还有魏晋隋唐时的北海王和陈留王氏,都是齐国田氏的后裔。
赐姓改姓1.王莽时,赐姓燕国王室王姓,燕国王室本是“姬”姓。隋朝末年,赐“支”姓为王姓,如王世充本姓“支”。
2.刘姓王氏。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二年下诏:刘姓侯三十二人赐姓王。
3.谢姓王氏。吴兴太守谢景涤,世为吴兴谢氏。明建文时,有忠烈公谢贵为北平指挥使,受建文密诏监察燕王朱棣。被朱棣所害。接着靖难兵起,谢贵幼子谢公权袭用外家王姓获免。
4.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姓孙),都改姓王。
少数民族改姓1.《通志·氏族略》改王姓的虏姓之王:河南可频氏,冯诩钳耳族,营州高丽,安东本柯史布。
2.改姓王的还有:蒙古族耶律氏,满族完颜氏。隋朝来自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改姓王,如王世充。
3.鲜卑政权,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要求跟随的鲜卑人改姓氏。可频氏改为王氏。
4.隋炀帝皇后萧氏,萧氏有个从妹嫁给羌人钳耳氏。钳耳氏有钳耳干和钳耳宗兄弟,以自己为王后的兄弟为由,改姓为王。
5.《旧唐书》中,《王思礼传》中记载:王思礼,营州高丽人也。《王毛仲传》中记载:王毛仲,本高丽人。
另外,匈奴、契丹、女真族,还有成吉思汗的后人,都有因进入中原,或逃避追杀而改王姓的。
在今天的西南和西北等地的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很多王氏族人,他们改王姓的原因是在唐以后到清朝时,朝廷推行羁縻统治或改土归流政策时,改为汉(王)姓的。
在历史上河中,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中曾经称王、称帝的后裔,他们把自己的姓氏改为“王”姓,以纪念祖先的成就。也有自己想做大官,或想称帝称王的他姓,改为”王“姓的。
复姓简化历史上有些复姓,王史、王叔、王孙、成王、西王等等,后代们把复姓就简化为”王“单姓。
王姓
有误,始祖晋两大支应该是太原和祁县。琅琊王氏属于太原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