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去哪儿了?

说说大周 2024-08-14 19:21:09

七月流火,本应是消费和投资的旺季,但最新的金融数据却给人们泼了一盆冷水。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信号?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货币供应量”这组数据。简单来说,它就像经济的血液,反映着市场上资金的充裕程度。

7月末,代表着“广义货币”的M2余额同比增长6.3%,这说明央妈“放水”的步伐依然稳健,市场上的钱增长的不多,但是绝不算少。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代表着“狭义货币”的M1余额却同比下降了6.6%,这已经是连续多月的负增长了。

M1主要指的是企业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它的下降意味着企业手头并不宽裕,投资意愿低迷,消费市场也缺乏活力。

更直观地看,M2与M1的“剪刀差”已经扩大至-12.9%,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这就好比,水库里的水位很高(M2),但流入田间地头的灌溉渠却几乎干涸(M1),庄稼自然难以茁壮成长。

那么,钱都去哪儿了呢?一方面,企业和居民的风险偏好下降,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导致存款规模持续攀升。

另一方面,央行“降息”导致银行存款利率走低,企业纷纷将存款搬家,转向收益率更高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市场。

数据显示,1-7月住户存款增加了8.94万亿元,而企业存款却减少了3.23万亿元。与此同时,货币基金和债券市场的规模却逆势增长,这说明资金正在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从高风险领域流向低风险领域。

当然,M1的持续低迷也与监管政策有关。今年4月以来,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银行“靠档计息”等违规揽储行为,导致企业存款利率下降,部分资金流向了理财市场。

然而,即使剔除政策因素的影响,M1数据依然不容乐观。这说明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企业信心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

更令人担忧的是,7月新增社融规模仅为7700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社融指的是“社会融资规模”,它涵盖了银行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是观察实体经济融资状况的重要指标。

新增社融的“断崖式”下跌,意味着企业融资需求疲软,实体经济“缺血”的状况依然严峻。

这就好比,医生给病人输了很多血(M2),但病人却因为血管堵塞(社融不畅),血液无法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最终依然无法恢复健康。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而言之,M1的持续低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经济复苏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只有精准施策、多管齐下,才能让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