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
看到枯树,你会想到什么?韩愈写过一首诗,他以枯树为题,说出了他的看法。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后人对他评价极高。刘禹锡评价韩愈“手持文柄,高视寰海”,苏东坡盛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发起古文运动,反对骈文,鼓励文人书写自由质朴的文章。韩愈喜欢写诗,叙事说理、状物抒情,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
这首《枯树》是韩愈后期作品,年老体衰的韩愈看到枯树,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他会失落难过。韩愈作为文豪,岂能和一般人的想法相同。他看到枯树,感慨生命的无常也在鼓励自己可以老有所为。
韩愈觉得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写文章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文章内容要有正能量。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唐朝运势由盛转衰。他觉得扭转文风,就能扭转士林风气,从而让唐朝恢复往昔的繁荣。这就能理解,韩愈看到枯树想到的是物尽其用,而不是悲观失落。
老树没有枝叶,满树枯枝连风霜也不会侵袭。枯树经历了由荣转枯的过程,哪怕枯萎也并非毫无用处。树干枯裂形成孔洞,行人穿过枯树洞可以避免绕远出行。树皮干裂剥落可以滋养蚂蚁。韩愈想的很好,看到的情况却是枯树上生长着菌类,夜晚归来的鸟儿都不肯夜宿在枯树上。
事实与想象存在巨大反差,即便如此韩愈也没有丧气。他说,枯枝可以用来当柴火。哪怕枯树已经中空,也不是毫无用处。有个词叫“物尽其用”,没有无用的物品,只有还未发现的用途。通过枯树很容易联想到人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当一个人的生命结束后,还有意义吗?
韩愈用这首诗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然有用了。韩愈死后,有人用八个字评价韩愈的成就。“动视万古,愍恻当世”,说他洞悉历史发展,心怀天下大事,心怀同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他就是枯树,当他生命到了终点,他的影响力没有消失。他的思想、他的文章影响着后来人。
不夸张地讲,韩愈就是后世文人心中的榜样。他画像曾经挂在太学,受到学生的跪拜。韩愈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在官场中他仗义执言,在生活中他研究学问。他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成为古代文人中的佼佼者。
韩愈为人谦和,从不恃才傲物,他正直坚毅,不肯阿谀奉承。不狂傲,不谄媚,难怪后世文人始终没有忘记他。当宦官乱政的时候,他敢“与宦者为敌”。当文人遭受不公的时候,他敢于挺身而出。李贺因避讳无法科举应试,他写了一篇文章批判这种荒谬的观点。他和李贺无亲无故,他就是要为天下人争得公道。枯树,让韩愈看到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