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等了整整5年后,首批波塞冬核鱼雷,终于送到了俄军手里

环亚观察家 2023-01-18 00:36:10

来自俄罗斯塔斯社的消息显示,一名匿名的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人士对外曝光称,俄军工部门已经完成了首批波塞冬型核鱼雷的生产工作,并在近期交付给俄海军09852型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部队。

很显然,此举标志着波塞冬型核鱼雷漫长的测试期已经结束,在交付仪式结束后,这款自2018年被普京曝光的“超级武器”,在克宫等了5年之后终于正式成为俄罗斯核威慑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一款别具一格的“战略武器”。

波塞冬核鱼雷局部特写

之所以说波塞冬型核鱼雷是一款别具一格的“战略武器”,是因为这款武器和传统的战略武器相比过于异类。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核威慑体系讲究一个“三位一体”,即要拥有在水下、空中、地面三个环境位面下发射核武器的能力。而之所以要具备这三种核武器发射能力的理由我之前也在南海壁垒区主题的节目中提到过,那就是要妥协核载具的隐蔽性与发射精度。

09852型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

例如陆基发射井因为发射位置固定,发射空间充足,所以井射陆基洲际导弹的弹体往往是所有导弹中最大的。而大弹体所带来的优势就是导弹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具备直接摧毁对方核弹发射井或是其他加固军事目标的能力。

因此井射核弹的隐蔽性虽然差,但依然是一国核威慑体系的顶梁柱。

而空射核武器则有着响应迅速、发射灵活的特点,尽管受限于机体几寸,空射核武器的威力、射程都会有所下降。但考虑到空射核武器多使用巡航导弹作为核弹体载具,具备较强的隐蔽性。因此空射核武器通常会作为进攻性核武器使用,对敌国发起核突袭。

至于核潜艇与机动洲际导弹发射车,这两个大杀器主要着重于机动性与隐蔽能力,以便在躲过一次核打击后执行二次核反击任务。

航行中的别尔哥罗德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传统的“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中,不同环境位面中的核载具有着截然不同的战略定位,但他们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以导弹为主要核弹头载具。

因为核威慑体系讲究的主要还是一个威慑,也就是践行“核武器在发射架上时战略价值最大”这一理论。而我们要如何践行这一理论呢?答案是尽可能打造一个发射后不可能被拦截核武器。

这时就有观众迷惑了,这是什么道理?你一边要核武器在发射架,一边又要打造一个发射后发射后不可能被拦截核武器?

要知道“核武器在发射架上时战略价值最大”这句话所诉说的本质,是指核武器在发射后世界会陷入核战争的,大家都同归于尽,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了。

而打造一个发射后不可能被拦截核武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意识到,我按下发射按钮之后,我开弓没有回头箭,你又没有拦截能力,那大家只能继续互扔核弹,最后同归于尽。以此建立起一套互相摧毁的威慑体系,维持和平。

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正面特写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才都会用导弹作为主要核弹头载具。毕竟一枚洲际导弹从莫斯科打到华盛顿也就需要30分钟,突防效果十分强悍。

相比之下,水下航速100节的波塞冬核鱼雷的突防能力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尽管100节的航速相当于传统舰船30节航速的3倍多,但折算成公制单位也不过是180公里的时速。别说是和巡航导弹比了,就是和一些老式螺旋桨飞机比都比不过。

此外,水下高速航行产生的噪音还会影响波塞冬的隐蔽性,因此在实战中它还不一定能跑出100节的航速。更不用说为了能够在潜艇里发射,波塞冬的尺寸也不大,核弹头的当量必然会有所减少。综合考虑来看,这套系统好像没有哪点比得上俄军现役的其他核武器。

既然如此,那俄罗斯为什么还会研制呢?在我看来,波塞冬核鱼雷中的“核”,重点很可能不是核弹头,而是核动力。

也就是说,波塞冬实际上是一种超远程反舰鱼雷,主要用来偷袭美军航母战斗群,而非外界传言的那样跨越大西洋去核爆纽约。

俄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实力不够硬碰美国

事实上,鱼雷作为一款诞生了100多年的武器,时至今日依然是同等爆炸当量下对水面舰艇杀伤效果最好的武器。

此外,和人类对远距离空间目标有着雷达、光学等诸多探测手段不同,人类想要远距离探测水下目标,只有声呐这一种有效手段,并且效果好坏还要看对方的噪音水平与静音处理。如果目标的噪音效果已经低到无法被声呐捕获的话,那么水面舰艇就根本不知道有东西过来了。

波塞冬鱼雷结构想象图

好巧不巧的是,作为一个从冷战时期就开钻研潜艇技术且在苏联解体后完整继承这套技术的国家,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可谓是硕果累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波塞冬核鱼雷的噪音水平能够比有着“大洋黑洞”之称的基洛级核潜艇还要低。

而这也意味着,如果未来美国打算再派航母战斗群去俄罗斯附近海域的话,那么他们可能不仅要时刻盯紧天上飞行的俄军轰炸机,还要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海底的东西。保不齐在北大西洋深黑色的水面下,就有“海神”在盯着他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