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980年的中美蜜月期到底有多么甜蜜,后来又是怎么结束的?

历史有小狼 2024-10-11 03:38:27

从1979年左右开始,到1980年左右中美关系也迎来了“蜜月”,两国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两国在防务以及安全合作为主轴,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

近些年来,美国又在多个层面上对中国反复施压,千方百计阻止我们发展;事实上,国与国之间总是永恒的利益,中美之间也很难回到那段甜蜜的岁月了。

甜蜜期的出现,有特定的历史背景

早在1957年,距离抗美援朝还没结束几年的时候,毛主席在省市自治区的党委书记会议上就谈到了中美关系,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还是这样看,迟几年跟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为好。”

此外,毛主席还提出过“向美国学习”,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过因为美国方面的阻挠,这件事也就一直没有办成。

但在美国的视角内,很长一段时间都把中国视为“眼中钉”,这几乎成为一种刻板印象,第一次发生改变便是在《康伦报告》期间。

那大约已经到了1959年,旧金山的思想库康伦有限公司完成了两个针对亚洲的研究项目并做出报告,在对中国的政治问题中,上面也指出:这是一个复杂性和严重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复杂性和严重性可能有增无减的问题。

报告大致的意思,便是针对于美国对亚洲的影响中,对华政策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该报告还提到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基本事实:中国的政权非常稳固,并非美国很多政客所想的那种“昙花一现”;中国的军事力量正在不断增强,极有可能在20世纪的后期成为一个世界级强国。

虽说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并没有太多人把报告内容太当回事,过了数年后,美国朝野人士在考虑对华政策时才把这些意见视为重点来考量。

进入60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无法自拔、中国的核试验取得了重大成功、苏联对世界的威胁逐步增大,这些共同迫使美国不得不谨慎思考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

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崛起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若是美国继续长期保持孤立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这不合情理也很难做到。

1966年3月,美国有198位专家联名公开发表声明,要求美国政府要面对亚洲的现实因素,采取灵活的对华政策并与中国建立起联系,美国舆论已经渐渐为美国对华的政策创造了条件。

不久后,中国与苏联在珍宝岛大动干戈,毛主席不仅关注着苏联这边的事,他还高瞻远瞩想到了美国那边的事,很显然,这场战争将会对美国决策层产生重大的影响。

另一边,美国驻波兰大使一直在找机会接触中方的外交官,为了完成尼克松交代的任务,他在看到几位中国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后,不顾外交礼节一路小跑,转达了尼克松改善中美关系的请求信息。

若是当时外交官向中央报告了这件事,说不定中美之间的关系转折还会更早到来。

只是在那个年代,没有人会相信美国会主动向中国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基辛格还将这个情节编录在2011年出版的《论中国》当中,他在其中记录称:当时中国外交官出席服装秀,由于没收到指示,拔腿就跑了。

他的表述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能体现出当时的情况,因为中美并没有外交关系,当中国外交官遇到美国外交官指指点点、比比划划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都会选择先行离开。

美国外交官上来就说“尼克松希望和中国领导人会见”,这在中国外交官眼里也是不可思议的,他并不知道毛主席、周总理如何筹划改善中美关系,所以这件事总体上就这么过去了。

尼克松那边并没有放弃,1970年2月他表示:“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也是不可设想的。”

次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出国参加国际体育竞赛,这些队员们从来都不敢想象,此次出国将会让他们永载史册。

那是31届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彰显出出色的技术水平和大方的精神面貌,科恩与庄则栋的故事更是成为历史的一个符号。

哪怕就是这些微小的迹象都没能逃过毛主席的慧眼,他还笑着说:“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

由此引发的“乒乓外交”顺利将中美之间的关系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基辛格也作为秘密特使访问北京,后来消息公布时更是令世界震惊。

尼克松访华后,毛主席给他留下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他曾在回忆录中用了整整2页篇幅去描绘对毛主席的印象,还以6次访华的经历彻底改写了中美关系。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起了外交关系,由此也进入了全面的蜜月期。

“蜜月”是全方面的,最具标志性的表现便是在军事交流层面,若没有一定的关系,这种事也不会发生。

“解冻”与“速冻”,都是大国博弈的部分

中美建交的那年,中国国防大学的代表团就开始了美国之行。

第二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亲自带着军事代表团成员来了,负责迎接的有耿飚、伍修权以及海军、空军、北京卫戍区等部队负责人。

对美国如此重视,并不是希望美国能为中国带来什么,而是大国博弈的一个具体环节。

因为在几天之前,苏联突然派出了8万精锐部队直指阿富汗,并在短短一周之内就控制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与交通枢纽,可谓“兵贵神速”,而这种极为迅猛的扩张方式也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觉。

从他们霸权主义的角度思考,苏联无论如何都能成为一颗钉子。

此时的美国已经来到了卡特政府时期,中国也走向改革开放道路。

作为中美建交的当事人和见证者,卡特亲手开启了中美的“蜜月期”,并在任期内推动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他还为慈善事业、国际和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网民的眼中,卡特的绰号为“美仁宗”,也是“美国最后一个老好人”;而一批经济学家却不断抨击卡特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共和党也抨击卡特的执政能力。

1979年还发生了美国驻慕尼黑大使馆遇袭事件,这件事成为压倒卡特的一根致命稻草,老好人力求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危机,失败却成为了最后结果,美国人也普遍认为卡特时期在外没有“尊严”。

因此美国在这段时期正好是“力求和平”的,面对苏联的侵略行为,卡特依旧寄希望于和平谈判之路。

这次美国军方高层前来,中国国防部长还特意准备了欢迎晚宴,宴会开始前双方也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谈话,谈论重点就在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问题。

在诸多问题上双方都达成了共识,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扩大防务对话,加强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力量,遏制可能爆发的全球性冲突。

为了表达诚意,美国甚至特意提到愿意提供精密卫星地面站接收的卫星数据,该站点接收的照片是全世界最优质的卫星图片。

中国作为东道主,还特意安排了美国防部长布朗的参观行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这些年中国的军事发展水平。

过去曾拼了命研究的内容,如今却真正出现在面前,不难想象美国军方高层心中会有怎么样的波动。

访问过程中,美国代表团还来到中国空军基地,在这里观看解放军的空中表演和射击地靶演习,布朗看出了中国在军事方面取得的建设性成果,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坦克是在苏联坦克基础上进行的显著改进,并增加了很多模块。

布朗更是表示:“我在中国看到的装备,相当于美苏10年前最好的装备水平。”

这无疑是对中国装备发展的重要肯定,美苏是两个争夺全球霸主的超级大国,两国在军费上的开支都是巨大的。

此次布朗一行在中国逗留了很久,一直到1月13日才最终离开。

华盛顿与北京方面的首次军事领导人交往就是这次,这更是预示着,在“甜蜜期”的背景下,华盛顿方面已经摒弃了对北京和莫斯科“等距离外交”的政策,美国的行动表现出了对中国的友好,这对世界的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安全作为保障,中国就不再需要大规模的军队了,也就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从1980年开始,中国在学习各种经济体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推动改革,经济增速可以用“飞”来形容。

一个十几亿人构成的超级大市场,仍然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速提高,这更是创造出一个“遍地是机遇”的时代。

那些年,美国波音公司成批次向中国交付飞机,推动中国民航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中国也提高了科技发展水平,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频次越来越高、体量越来越大。

“甜蜜期”也并非没有曲折的出现,“和平珍珠”计划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仍有其过程中存在的重要意义:我国的航空技术人员第一次接触到西方先进的航空电子技术设计原理和技术标准,为我国日后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归根结底来看,“甜蜜期”终究是短暂的:中国崛起速度增快,美国的隐忧变多。

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双方在军事、贸易、网络安全等领域不断爆发出新的摩擦,并开始了相互限制对方在某领域发展的情况出现;在进入2010年后,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复杂阶段,其中又有对抗又有合作,形成了大国博弈的态势。

当初推动中美之间关系升温的苏联早已轰然倒塌留下满地狼藉,美国基于霸权目的一直在寻找潜在竞争对手,中国就这么入了他们的眼。

正是因为中国在渐渐变得强大,才让美国越来越急不可耐,他们的根本性思维从来没有发生转变,时代变了,他们也变了。

参考资料

1.中美关系40年:历程、特点及经验启示 王巧荣 桂海论丛

2.任内从未发动战争,“老好人”卡特为何曾是“最差美国总统”? 时代周报

2 阅读: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