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的“蛊”到底是什么?1958年我国蛊病泛滥,毛主席亲自部署

戏志才评历史 2024-06-02 21:10:3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蛊毒,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不寒而栗。

在电视剧里我们时常看到有人被下了蛊,什么“失心蛊”、“情蛊“之类的东西,下蛊者往往都是来自苗疆地区的高手。

影视剧里的蛊威力巨大,一旦下蛊成功,被下蛊者就会乖乖受人控制,而且除了下蛊者之外无人能够破解。

建国后50年代我们中华大地,特别是南方地区“蛊”病泛滥,在毛主席的部署下却神奇消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流传已久的“蛊”

蛊,这一神秘的毒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

在殷墟发掘的甲骨文中,对于“蛊”就有着形象的描述。

甲骨文中将“蛊”描述成一个器皿中有许多虫子,正如“蛊”字本身,上边是一个“虫”,下边是一个“皿”。

对于“蛊”的制作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曾援引过这么一段话:

“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名为蛊。”

这是李时珍从唐代的一本书摘抄而来,简单来说,就是取上百种虫子放入到一个容器中,过了好几年再打开。

这个容器里肯定有个虫子将其他所有虫子都吃掉,这个虫子便叫做蛊。

在其他的一些古籍中记载的制作“蛊”的方法也都大同小异,主要就是将一些毒虫放到一起,然后让它们自相残杀。

到最后存活下来的那个毒虫,就是“蛊”。

只不过不同的书中记载的毒物不同,有放入蜈蚣、蝎子等毒虫的,还有加入毒蛇、蟾蜍等东西的。

制成蛊之后,下毒方法也有不同。

有些是直接放到饭菜之中,如果有人吃了它,那么便会中蛊。

这些还是比较容易防范的,更有甚者是在你不经意间就被下了蛊。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种蛊叫做“拍花蛊”。

在古代,一些拐卖妇女儿童的人,也被人称为“拍花子”,小时候大人口中常说的“再不听话就让拍花子给你抱走”,也是有一定缘由的。

古代由于天灾人祸,时常会有人为了活命而选择去逃荒。

这些人中有一些心术不正的妇女,她们会头裹一块蓝布,提着一个篮子,到人家中乞讨要饭食。

她们会在不经意间与人寒暄时,然后拉着对方的手,在对方手中拍几下,然后便离开。

接着第二天,这个被她拍过手掌心的人便会突然倒地不起,手脚癫狂,只有经过一些懂得蛊毒之术的中医治疗才能痊愈。

在这些传说中最厉害的当属“金蚕蛊”,一旦毒发,便会胸部腹部剧痛难忍,肚子肿胀如气球,7日后便会流血而死。

而治疗金蚕蛊的方法也十分奇特,相传金蚕最害怕刺猬,将刺猬身上的尖刺磨成粉,冲服饮用便可毒解。

对于蛊毒,有传说用黑狗血解毒的,黑狗是辟邪之物,所以以黑狗血可以解毒。

还有传说用雄黄、菖蒲加大蒜解毒的,总而言之,对于蛊毒的解药五花八门。

古代历朝历代对于蛊毒也严加管制,十分防范此物。

汉武帝时曾有人使用巫蛊之术谋害皇帝,因为下毒之人与卫皇后一家还有牵连。

于是汉武帝一怒之下将卫皇后一族也直接灭掉,就连太子也没能幸免,自缢而死。

宋太祖曾下令将湖南永州养蛊之家三百余户全部迁走,还不准他们进入到城市之中。

明朝一样延续宋朝的管控措施,对于使用蛊毒之术的人严格管理。

02“蛊”真的存在吗?

对于“蛊”这一事物,尽管野史上记载颇多,民间也有着不少传说,但具体长什么样没有人见过。

而且蛊在中国也仅仅限于南方地区,尤其是苗疆地区,而在北方很少有人听闻。

即便北方发生的蛊毒事件,也是由南方带来的蛊所造成的。

有学者经过一番调研考察之后,得出了一个具有颠覆性的结论:

所谓的“蛊”,其实就是血吸虫病。

其实,“蛊”字也可以这样理解,上边是一个“虫”,下边也有可能是“血”的一个变形。

隋朝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水蛊候》中这样说过:“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名水蛊也。”

“腹渐大”这样的描述,恰好就是血吸虫病的典型症状,感染血吸虫病之后,会出现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

在古代那个没有CT、X光的年代,就是肚子变大的症状。

并且我国民间一直口口相传的“蛊毒”,只分布在南方地区,尤其是湘西等潮湿地区,北方地区十分罕见。

我国考古专家曾在湖北江陵发掘出一具西汉时期的古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在这具尸体中竟发现了血吸虫卵,这说明早在中国古代,便有人感染血吸虫病。

在现代医学中,血吸虫病又叫“大肚子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

血吸虫一共有五种,分布在我国的就是危害性最大的“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池塘、沼泽、河流、湖泊之中,在南方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大的血吸虫感染率。

南方大面积种植的都是水稻,在稻田里插秧时人们往往都是直接站在水田里,这样就给了血吸虫可乘之机。

另外南方人的餐桌上也少不了水产品,钉螺、小龙虾、螃蟹等美食,都很容易造成血吸虫感染。

这些水产品,都可能是血吸虫的宿主。

如今血吸虫病的治疗已经很完善,但在古代,医学条件不发达,人们对于这种未知的疾病难以查明原因,更别提什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在各种方式都无法治愈这种病时,就难免会有一些怪力乱神的故事传说,将治疗的希望寄托于一些“旁门左道”。

03 毛主席治“蛊”

血吸虫病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造成的损害十分巨大。

解放前的无锡一带,作为著名的水乡,深受血吸虫病之害。

有记载当地的村庄,数个村庄在解放前的额十年中,青壮年几乎全部死于这种病,幸存者也是一个个面黄肌瘦,肚子鼓大。

不仅仅是老百姓拿这种病没办法,军队也被这种病折磨的不轻。

有人认为当时曹操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之所以战败,并不是因为孙刘联军英勇,而是因为血吸虫病。

《三国志》中便有“曹公军不利于来壁,兼以疫死”的记载,当时曹军很多都得了血吸虫病,这才导致大败。

解放前据统计,中国南方血吸虫病患者高达一千万,并且还有着更为广大的群众存在着潜在感染风险。

因此,新中国对于治理血吸虫病的担子并不轻。

50年代,毛主席亲自部署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毛主席多次派人实地调查,派遣专业人员到浙江、江苏等地进行实验研究。

经过调研,人们发现钉螺是血吸虫病的重要病源,全国各地开展了浩浩荡荡的“灭螺”运动。

在“灭螺”时,人们根据专家意见,放弃了原本的“土埋”法,这样有可能导致血吸虫再生,而是采用烈火焚烧的方法来消灭。

血吸虫防治,重点在农村。

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着人畜混住混用的情况,对于牲口用具和人的用具没有严格区分,厕所卫生条件较差。

牛羊都是血吸虫的可能载体,因此血吸虫病防治在农村地区尤为重要。

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粪便存放地进行无害化改造。

安徽芜湖20万人用了18天的时间,将带有钉螺的土全部挖出,工程量达260万方。

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下,治疗血吸虫病的运动也有了巨大进展。

1956年到1958年两年的时间里,江西省余江县通过土埋和药杀,消灭了接近百万平方米的有螺土地。

在农村地区挖新井,建新公厕,设置公用饮水用具,并村村设工作组,对病人、病畜就地治疗。

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全县彻底消灭血吸虫病,作为第一个根除血吸虫病的典型,被《人民日报》做了长篇报道。

当毛主席看到这篇报道时,兴致大起,挥笔写下了《送瘟神两首》两首诗,我们熟知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出自其中。

仅仅几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血吸虫的感染人数从一千万降到了一百万以下。

如今,我国已将每年的4月8日到14日,设为血吸虫防治宣传周。

根据我国政府的“健康中国“规划,到2030年,全国所有县都将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的标准。

04后记

从神秘莫测的“蛊”,到如今已经在防治上取得重大进展的血吸虫病,抛开迷信的“外衣”,才能真正地让人民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血吸虫防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远离污染水域,做好防治工作,让血吸虫病早日根除。

参考信源:

1、20世纪50年代党领导消灭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光明日报

2、新时代“送瘟神”——求是网

3 阅读:2104
评论列表
  • 2024-08-29 12:40

    西游记里对付蜈蚣精就是对付蛊,请昴日星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