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绝密是要带进坟墓的! 前不久央视报道,重庆816地下核工程,变成了旅

长江有大中 2025-02-13 22:24:54

有些绝密是要带进坟墓的! 前不久央视报道,重庆816地下核工程,变成了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前这个宏大工程是国家机密,6万人历经18年,在即将竣工之际,因为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施工被中央叫停。 公开了就不是秘密,不公开的仍然是国家机密,以前应该是绝密级别,算最机密了。 保密守则不能忘记,最基本的操守不能忘记,国家安全不能忘记,所以,有些绝密是要带进坟墓的。 感慨万千: 一、816工程的蜕变:从绝密到公开 1. 历史背景的特殊性 816工程诞生于冷战时期(1967年启动),是中国“三线建设”的缩影,旨在应对美苏核威胁,保障战略安全。 其选址重庆涪陵深山,以“山体覆盖+人工洞穴”的隐蔽设计,体现了当时“深挖洞、广积粮”的国防思想。 6万人18年的建设周期与突然停建(1984年),既反映了国际局势缓和(如中美建交),也折射出中国核战略从“应急备战”向“精尖发展”的转型。 2. 解密的必然性与风险管控 2010年816工程部分开放,2018年全面解密,这一过程符合国家保密制度的动态调整原则。 现代战争形态变化(如卫星侦察技术普及)使其物理隐蔽性价值降低,而工程本身未实际投产核燃料,技术敏感度已随时代衰减。 开放前,相关部门必然进行了严格的安全评估,剥离涉密细节(如核心工艺参数、未公开隧道等),确保展示内容仅保留历史框架。 二、保密与公开的辩证逻辑 1. 保密制度的“时效性”与“层级性” • 时效性:国家秘密并非永恒,其保密期限根据威胁评估动态调整(如《保密法》规定的“绝密30年、机密20年、秘密10年”)。816工程停建近40年后开放,符合技术脱敏与历史价值转化的时间窗口。 • 层级性:同一项目的不同信息可能分属不同密级。例如,工程存在本身可解密,但具体图纸、辐射数据等仍可能保密。 公开内容需经“脱密处理”,如游客路线避开核心区域,展品仅展示建设者生活场景。 2. 公开的历史教育意义 816工程的开放,实质是将“保密精神”转化为“国家记忆”。 通过展示建设者的牺牲(如多名战士因塌方牺牲)、工程规模(洞体高达79.6米,世界最大人工洞体),既警示后人和平来之不易,又彰显“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 这种“去技术化”的叙事,反而强化了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功能。 三、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 1. 全球机密设施解密的共性 • 美国曼哈顿计划基地(如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部分区域开放为博物馆,但核材料研究区仍受限; • 苏联塞瓦斯托波尔潜艇基地转型为旅游景点,但武器系统细节被拆除或遮盖。 这些案例均体现“去功能化后解密”的原则,即设施不再具备军事价值时,可转化为文化资产。 2. 中国保密文化的独特性 相较于西方“解密制度化”,中国更强调“渐进式解密”与“社会效益优先”。 816工程的开放不仅服务于旅游业,更被纳入“红色教育基地”体系,与“两弹城”(四川梓潼)等形成呼应,构建“隐蔽战线—大国重器”的叙事链,强化政权合法性与民族凝聚力。 四、公民保密责任的当代启示 1. “带进坟墓”的伦理内涵 老一代816建设者多数严守秘密至死,这种操守源于对国家安全高于个人荣誉的信仰。 即便项目已解密,其精神内核(如“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纪律)仍需传承。 今天的科研人员、军工从业者仍面临类似挑战(如量子技术、航天工程的保密要求)。 2.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普通公民可能无意中泄露敏感信息。 例如,游客在816工程拍摄照片时,若通过地理标记暴露未开放区域结构,或利用无人机勘测山体,可能被境外情报机构利用。 这要求景区管理方强化技术防控(如信号屏蔽),同时公众需提升“现代保密意识”——不传播可疑地理信息、不窥探管制区域。 结语:保密与透明的动态平衡 816工程的蜕变印证了一个真理:国家秘密的守护,不仅需要钢铁混凝土的遮蔽,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智慧。 当“保密”的目的从“抵御威胁”升华为“筑牢认同”,当“解密”的尺度以“不损害当下安全”为红线,我们方能理解何为“有些绝密要带进坟墓,有些历史需照亮未来”。 注:【本文部分数据整理自公开网络资料】+【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认知边界】+【不作为决策依据】 如何评价我国的地下核长城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国家安全 中国国家安全法 816工程

0 阅读:20095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43

用户11xxx43

55
2025-02-14 10:00

牺牲了那么多人就白费了?

用户52xxx03 回复 02-14 22:52
依你这个理论,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的核武器也白费了,因为从来都没有用过!

用户11xxx43 回复 用户52xxx03 02-14 23:07
核武器需要用还能用上,这个解密了就废了!

青龙城城主

青龙城城主

46
2025-02-14 09:42

十几年前上朔到几千年前,任何一项工程以及各种矿产挖掘,都要牺牲无数的老百姓!就以最近十多年的房地产开发为例,几乎所有的工地都有工人发生事故!

李少波 回复 02-15 19:31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24
2025-02-14 20:19

总之不应该就这样公开了。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现在来讲不可能没有战略价值。唉

川人清哥

川人清哥

23
2025-02-14 16:54

作战样式改变了,以陆上机动,核潜艇为主的核威慑。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23
2025-02-14 19:45

既然让人参观了,说明已经是明牌了,不存在什么秘密,不知道被敌对研究多少遍了。其实也没什么可研究的,这种地下掩体,地下末日堡垒,各国都有,建设技术各有千秋大同小异,我的感觉是没什么用,当一个组织被全体民众抛弃的时候,这就是个活死人墓而已。

一切kaixinjiuhao

一切kaixinjiuhao

20
2025-02-14 19:48

忘战必忧

刘大爷 回复 02-15 11: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庆-草帽王

重庆-草帽王

19
2025-02-14 13:22

18年白干了一场!

一雨一 回复 02-14 15:01
18年算什么,几代人,无数的付出,不知多少座,被一个人泄密,全部报废

用户10xxx92 回复 02-14 15:05
不能这样说,经验很可贵的

北风

北风

17
2025-02-14 17:30

我国有些东西还是保密好

诗子

诗子

11
2025-02-14 16:13

非常正规严谨的ai格式文,自从有了ai,很多自媒体人就主动没了脑子!

钢枪

钢枪

7
2025-02-14 20:45

其实原来准备恢复建核电厂保障重庆电力供应,两大原因未实施:一是热污染会使乌江生态受损。二是重庆电力有可靠保障,虽然电价高一些,但对乌江生态来说值得。

东山亮

东山亮

6
2025-02-14 18:28

为了保密,我决定不看蛟龙行动,不去这个816景区玩。

用户17xxx92

用户17xxx92

5
2025-02-15 12:51

用于旅游是对的,真正的发生战争照样可以用,

毛根朋友

毛根朋友

5
2025-02-15 14:55

白涛镇 飞机厂。现在强大了,国防工业也都摆明面上了。

用户91xxx02

用户91xxx02

4
2025-02-14 19:48

不应公开!

人民车夫

人民车夫

4
2025-02-14 21:53

另外一个运十版本而已,时势异也

洛星空城

洛星空城

4
2025-02-15 04:52

这就是底气,有刀不用和没有刀是两码事好不

山民看国际

山民看国际

3
2025-02-15 14:40

816工程非常伟大,基本挖空了一座山,在涪陵的江边小镇上。

wanglei6115811

wanglei6115811

3
2025-02-14 16:19

现在国际形势这么严峻,可以重新开发利用,继续作为地下堡垒

wdkbaby

wdkbaby

2
2025-02-14 12:12

苗苗算不算大工程?

用户34xxx22

用户34xxx22

2
2025-02-15 07:11

18年一朝停工、开放。运十、光刻机都遭卡。

黎明之前

黎明之前

1
2025-02-14 19:45

看了开放的区域,已经震撼!

长江有大中

长江有大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