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河南,一个老头在乡下吆喝收废品,被一妇女请进了家。进门后,老头突然瞥见她家桌上的“白菜萝卜”,觉得非常不一般,两眼冒光地指着桌子上的东西,对女人说道:“那俩是好东西啊,50元卖不?” 河南省博物馆内,游客络绎不绝,每个展柜前都站着一堆人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而作为河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白菜萝卜”,展柜面前围着的游客更是密不透风。 讲解员面对如此多好好奇的游客,脸上的笑容从未变过,依旧细细讲解,娓娓道来,还不时为提出问题的游客进行解答。 当讲解员讲述到镇馆之宝的历史渊源时,为大家主动讲起了这件镇馆之宝被发现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王大志,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的农村人,他这一生没有走出过河南,也没有大富大贵的人生,他的人生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平淡”和“穷苦”。已经60来岁的他已经对未来的日子不抱有多大的希望,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余生。然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自己身上发生这样一件事。 60岁的王大志没有正式的工作,作为穷人出身的,他也是没有退休金,为了能够果腹,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废品来赚点钱。 这一天,王大志像往常一样在街上四处闲逛,嘴里还大声吆喝着收废品。这不,一个妇女听到了喊声,喊住了王大志,说家里有废品要卖,让他来看看。 有生意送上门的王大志自然是不会放过,就随着妇人的脚步来到了院内。王大志与妇人商量了一个双方都觉得合适的价格后,王大志拿出了工具开始将眼前堆积的废品进行称重,这一地的废品可花了王大志不少的时间,累的王大志在称完之后更是一屁股坐在了废品上打算好好歇息一会在结账离开。 坐着的王大志闲来无事就开始在院子里四处闲看,当他看见偏房的墙角的时候,他的眼神却突然一亮。他发现了一个形状普通,但是却十分精美的物件,一颗“白菜”和一根“萝卜”。 王大志觉得这两件东西并不简单,而且在他眼里,这两件东西有着神奇的魔力一般深深的吸引着他。 在结账的时候,王大志主动聊起了墙角那两个物件,妇人也是说道这两个物件是自己男人在地里偶然发现的,觉得还挺有趣就拿回了家里,只是夫妻二人怎么也觉得一颗白菜一根萝卜也不像是个宝贝,就给扔到了墙角。王大志听到这,觉得机会来了,他主动提出想要用五十元买下这两件东西。 五十元,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是大金额,更别说是在农村偏远贫困地区,这五十元的诱惑力也是极大。妇人也是被这五十元给深深诱惑住,刚想答应下来,却不料她的丈夫走了出来给一口否决。 妇人丈夫心思也是活泛,觉得在他眼里不起眼的东西竟然有人拿出五十元来收,更反映出此物应该不简单。于是,男子果断提出了拒绝。王大志也没有办法,只好收拾好东西就回了家。 回到家的王大志心里是一直放不下那两个物件,魂牵梦绕的他决定再次上门。这次,王大志下大决心,直接提出以一百元的价格想要收购,这次,在金钱的诱惑以及王大志的花言巧语下,成功的将这两个物件收入囊中。 买到这两个东西的王大志是爱不释手,更是坚信这一定是个宝贝。 后来,巧合地是,河南省博物馆为了能够及时的收集乡下的文物加以保护,派出了许多的工作人员来到农村。王大志听说了有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来,就马不停蹄的拿着收藏的“白菜萝卜”想要去鉴定。 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到这两个物件后,刚开始是眼里反光,后面就开始面露愁容,后来甚至就旁边的同事交了过来,几个人一起围观。 王大志被告知,这两件物品一定是老物件,但是具体是什么,他们资历技术还尚浅,没有看出来,希望王大志可以同意他们带回博物馆,请技术更厉害的老师傅来鉴定。 王大志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请求。 很快,鉴定结果送到了王大志手里,“白菜萝卜”的的确确是老物件,清朝乾隆时期的,材料则是当时乾隆皇帝从非洲进口来的象牙制成的,技艺非常精湛,可以说是价值不菲,历史价值非常巨大。 面对专家的鉴定结果,王大志却皱起了眉头,他在纠结。纠结于要不要上交给国家,但是确实自己花了整整一百块钱买来的,交上去的话,自己就白花了一百块钱了。 王大志纠结啊,好几天都是愁眉苦脸的,慢慢的,他也想明白了,这样一个稀世珍宝留在自己手里,如果发生毁坏,自己就是国家的罪人,一百块钱是小事,可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损害了文物,那就成了大事。下定决心的王大志将这两件文物主动捐给了河南省博物馆。 博物馆也为了感谢王大志的主动捐赠行为,特地给了王大志八百块钱的奖励,还特地去他家为他颁发了奖励,这让王大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就是如今河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萝卜白菜”的由来,这件文物不仅反映着古代人的技艺和历史内涵,也反应着当代人思想的转变和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认可感。
1995年,河南,一个老头在乡下吆喝收废品,被一妇女请进了家。进门后,老头突然瞥
超哥评历史
2025-02-13 20:03:06
0
阅读: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