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三年,山东,河南等地爆发蝗灾。宰相姚崇组织人力捕杀蝗虫,唐玄宗得知后却反对:“ 蝗虫是天灾,这是上天对朕的警示,灭蝗会得罪上天。” 姚崇听完后微微一笑:“这有何难?以后凡是灭蝗的事情,就请您不要以皇帝的名义下令,而是让我以大臣的名义出牒书。就算上天怪罪下来,也是怪我,怪不了陛下!” 在古代,蝗灾会让百姓颗粒无收。蝗虫密密麻麻,如乌云蔽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会很快从一个地方逐渐扩大到更多地方,如果不妥善处理,势必将会发展成大面积饥荒。姚崇处事向来果断,得知灾情后立即组织灭蝗行动,灭掉后就地掩埋,斩草除根。然而唐玄宗却退缩了,古代但凡出现任何自然灾害,都会被认为是对天子的警告。唐玄宗也难免考虑到是否是自己最近做得不够好,是否需要修德。好在姚崇想出了办法,让他不必以皇帝的名义下令,而是以姚崇的名义下令,这样就怪不到他的头上了。 然而皇帝同意了,门下侍中卢怀慎却不同意,他信佛,认为蝗虫也是命,大面积杀生是会得罪上天的。当时信佛教的人很多,因此卢怀慎的意见也是主流,却没想到被姚崇无情驳回,姚崇用一句话就让卢怀慎无话可说。姚崇说道:“蝗虫是命,人命就不是命吗?你不忍心看着蝗虫死,难道就忍心看着老百姓饿死吗?” 卢怀慎嘴皮子本就不如姚崇利索,顿时哑口无言。 下令捕杀蝗虫的牒书发下去了,汴州刺史倪若水却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此人向来刚正不阿,曾因为唐玄宗派宦官到江南征集珍贵鸟类,而被他认为是劳民伤财,积极上书劝诫后让唐玄宗改变了想法,这一次,他和唐玄宗最初的想法一样,认为这次蝗灾是天灾,是上天用来警告唐玄宗的,唐玄宗应该努力修德,这才是根本,灭蝗行动不过是本末倒置!十六国时期,后汉皇帝刘聪也捕过蝗虫,却失败了,甚至国家都亡了,这就是教训。 古代盛行“天人感应”说,认为所有天灾都是人的锅,需要皇帝去反省去积德,倪若水的观点是当时的主流观点,姚崇得知后却专门写信反驳道:“ 刘聪是伪主,所以才会亡国;怎么能和当今皇帝相提并论呢。如你所说,蝗灾是因为道德不够,那蝗虫进入你管辖的州,是否代表倪刺史道德有问题呢?” 倪若水顿时心服口服,也开始动员组织灭蝗。 为了提高大家灭蝗的积极性,姚崇推出了一套奖罚的标准,有了动力后,各州刺史更不敢松懈了,大家热情高涨,很快平定了这场蝗虫带来的乱局。 姚崇被称为“救时宰相”,他不拘小节,性格务实,豪气冲天,就算被众人反对,也绝不动摇,还能力排众议,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最后能把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这就是他独特的魅力。正是因为唐玄宗在开元初启用了姚崇,才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开元三年,山东,河南等地爆发蝗灾。宰相姚崇组织人力捕杀蝗虫,唐玄宗得知后却反对:
诺诺说历史
2025-02-13 14:30:35
0
阅读:379
五月天的葡萄树
何为宰相之才?就是知大道立大道行大道正大道者也!大道立,上下行正,社会清朗,歪理难行,自是太平。可惜短短几个字做起来确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