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安徽21岁战士胡兴龙壮烈牺牲,临终前,他嘱咐战友方海鹰:“我l8岁的小妹桂兰还没定亲,托付给你”,之后方海鹰放弃上军校,毅然退伍替他尽孝。 1985年,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年。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我亲眼目睹战友胡兴龙倒下,年轻的生命瞬间消逝在异国的土地上。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初上战场的毛头小子,对死亡的恐惧远大于对敌人的仇恨。
中越边境,并不平静。越南,仗着苏联老大哥撑腰,三天两头搞事。边境居民的日子苦不堪言,隔三差五就被骚扰。领土主权这根弦,谁也不敢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一直挂在嘴边,可对方不买账。最后,中央下了决心,打!得让他们知道厉害。就这样,我和兴龙坐着闷罐火车,一路南下,奔赴前线。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是几个月就能结束的小打小闹。许世友将军坐镇东线,战况依然惨烈。五千多条人命,一万五千多伤员,九百多人失踪,这就是战争的代价。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那一次任务,是去敌后侦察。我们班潜入丛林,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兴龙比我年长几岁,老家安徽,父母和一个十八岁的妹妹是他最大的牵挂
。我俩并肩作战,早已是过命的交情。出发前,我们约定,谁要是回不去了,活着的那个,得替他照顾家人。这可不是酒桌上吹牛,是生死关头,男人之间的承诺。
敌人的数量远超我们预估。交火开始后,兴龙为了掩护我,主动断后。他让我跑,别回头。我带着情报,拼命地跑,身后是枪声、爆炸声,还有战友的倒地声。我不敢回头,怕看到兴龙倒下的那一幕。
我活着回来了,带着情报,也带着兴龙的嘱托。上级对我完成任务大加赞赏,打算送我去军校深造。这是多少士兵梦寐以求的机会,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兴龙的牺牲,让我寝食难安。我必须履行承诺,替他照顾家人。
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伍。母亲不理解,觉得我放弃了大好前途。父亲是退伍老兵,他支持我的决定,说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我带着兴龙的手表,踏上了去安徽的路。
见到兴龙父母的那一刻,我跪了下来,说出了真相。两位老人悲痛欲绝,一开始拒绝我的好意,让我回去过自己的生活。可我知道我不能走,我得留下来,完成兴龙的遗愿,也让自己安心。
我在当地找了份工作,每天下班就往胡家跑,洗衣做饭,田间地头,什么活都干。两位老人一开始对我态度冷淡,后来慢慢地,也开始接受我了。
兴龙的妹妹桂兰,也参了军。临走前,我让她安心在部队,家里有我。桂兰走后,我干脆住进了胡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几年后,桂兰退伍回家。我对她照顾有加,我们朝夕相处,渐渐地,彼此都对对方有了好感。两位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知道桂兰的心思,也希望我能成为他们真正的家人。
在两位老人的撮合下,我和桂兰走到了一起。我们结婚了,组建了新的家庭,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一起生活。我们努力工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家人和和美美。
兴龙的牺牲,对胡家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如果不是我坚持初心,他们未必能走出阴影。我完成了对兴龙的承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承诺的分量,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报恩,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段无法磨灭的记忆。
e琳润泽
后面两张图是什么意思?